其次,在形体上要解决好动作协调的问题。
懂得了使用整体力量的道理,还要讲究协调。
做到手到身到,身到脚到,不能锣齐鼓不齐。还以劈拳为例。
用劈拳技击,体现在动作的哪个情节?
应是后腿蹬地达到最大力度,身体急速向前冲撞,而趟出的另一只脚尚未落地之时。
对照这个最佳打击动作姿势,往往有的人手劈出去了,身体动作滞后,也有的两脚都落稳了,手还在那里发力,甚至手臂做出抖动的样子,则谬矣。
形意拳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走起来整齐划一、干净利落。需注意这个特点。
第三,在状态上要松弛轻灵。形意拳有句着名的拳谚叫“遇敌好似火烧身”,对这句话有多种解读。
我倒觉得也可理解为一种应急反应状态。
日常,不留神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烫了一下(如不小心别人的香烟头烫了自己胳膊),什么感觉?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身体做出的应急反应速度难以置信,是常态下难以模仿的。
这个实例提示人们,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人有一种快速调动身体内部思维、神经、肌肉、骨骼联动的机能。
相反,精神紧张,往往手足无措,甚至失去反应功能。
打拳就需要这种状态。身体一接触,激灵一下,惊炸劲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