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在同窗们眼中,他应该是一位勤奋但愚钝的人,因为他每天那么忙乎,可成绩的提升还是微乎其微,每次考试都是丁班第十名,全班成绩最稳定的一个。
不过,大量背诵还是有用的,随着刘玉溪背下来的书越来越多,量变终于引发了质变,在她入学六个月后,每次月考,成绩都能前进两名,他可太难了!
等他考到第二名时,就开始对外放缓了自己的学习步伐。为啥?因为不敢考第一名。
要知道连续考到三次第一,他就会升入丙班了,可他又没办法保证,升入丙班后,成绩还能稳步前进,要是再连着考三次倒数第一,还不是得回到丁班。
那还不如先缓缓,等他再多背点书,水平再提高一点,再考第一名。防止和其他几位第一名一样,总是在两个班级来回换教室,这太影响人的心态了。
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和班里学子联络联络感情,这都是人脉啊。前面那大半年,虽然他也和班里学子有过交集,可因为他太忙了,又得顾着家里几个小的,这交集真的不咋深。
于是,丁班的学子们就发现了,政清同学开始频繁出现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政清,是赵夫子给刘玉溪取的表字。),没有遇到排挤啥的,现在的学子绝大多数脸皮都薄,不咋会拒绝人。
学院对学子的要求还是很严的,什么赌博,喝花酒之类的,那都是明令禁止,你自己偷偷玩可以,但别让夫子知道,知道了就得给你开除喽。
同学们的课外小集体活动很少,要么相聚到酒楼吃一顿,要么去某个地方游玩一天,要么去寺庙求个平安。
当然,这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一件事——作诗!
刘玉溪现在算是明白了,这些古代文人为啥都能出口成章了,今个儿酒喝开心了,作首诗,明儿看到一处美景,作首诗,后天遇到一个讨厌的人,作首诗骂骂。换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也能随口作出两首诗作。
他也是,本来他作诗的水平,也就是对着题目慢慢抠,这还得益于他接收了原主的记忆,要是按他自己的水平,写打油诗都费劲。
现在,他写的诗还是一点灵性也没,但速度是起来了,起码不像一开始的时候,聚会都结束了,他的诗还没憋出来,真的无地自容啊!
又过了半年,刘玉溪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在丙班次次垫底了,就开始每个月月考都努力考第一了,为啥要用“努力”这个词?因为他偏科啊,这不是有试帖诗拖后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