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贵,19岁,1951年剿匪时为救老乡牺牲。
"叔,您名字找到了。"
他跪在碑前,用砂纸轻轻打磨"李"字周围的风化层,"您娘要是知道,该多高兴啊。"
同年,他在冀省某县的烈士陵园里遇见最棘手的一座碑;
汉白玉的碑面被岁月啃噬得斑驳,"赵"字只剩半拉,"国"字几乎要看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管理员老张头摇头:"这碑立了六十年,年年刷漆,年年褪,没人记得具体是谁。"
小凡没接话,他蹲在碑前,用软毛刷扫去积雪,又慢慢焐化碑缝里的冰碴;
等碑面完全干燥,他打开朱红油漆,一笔一画描起来。
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他却越描越慢——这是他见过最年轻的烈士,牺牲时刚满十八。
"哥,我给您描好了。"
他退后两步,看着"赵国庆"三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您娘要是还在,今年该一百岁了。"
这些年,小凡的车辙印遍布17个省,行程超过12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