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秦汉旧船坞的遗址,如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宽阔的船台上,数艘正在建造的战舰龙骨已经铺设完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战舰的肋骨并非粗大的木材,而是黝黑发亮的精钢铁条!
工部侍郎马钧,这位刘基麾下最负盛名的“巧匠”,正亲自在船台上督造。他指着那些被工匠用巨大螺栓固定在龙骨上的铁肋,对身旁的工部官员和匠作大监解释道:“铁肋坚韧,远胜巨木!以此支撑船体,船身可造得更长、更宽,吃水更深,抗风浪能力更强!再覆以厚木板,钉以铁钉,涂以桐油、麻丝、生漆密封…此等铁肋木壳舰,远非旧式楼船可比!”
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待此舰下水,再配以蒸汽明轮…我大晋水师,必将纵横四海,无敌于天下!”
不远处,巨大的熔炉日夜不息地吞吐着火焰。来自朱提的优质煤炭被源源不断地投入炉中,炽热的火焰将铁矿石熔化成赤红的铁水。工匠们运用成熟的灌钢法,精确控制着铁水中的碳含量,浇铸出各种规格的钢锭、钢板和铁肋。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铁水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这是工业力量初生的气息!
“马侍郎!襄阳急报!”一名信使风尘仆仆地跑来,呈上一份密封的文书。
马钧展开一看,脸上瞬间露出狂喜之色:“成了!襄阳铜矿的深井排水…成了!”
襄阳,官营铜矿。
巨大的矿坑深处,不再是诸葛亮当年在朱提遭遇的、被地下水淹没的绝望景象。一台体型庞大、结构复杂的蒸汽抽水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粗壮的铸铁气缸内,活塞在高压蒸汽的推动下,不知疲倦地往复运动,带动着巨大的飞轮和连杆,将深井中汹涌的地下水,通过粗大的铁皮管道,源源不断地抽排到地面的导流渠中!
矿坑底部,积水水位显着下降。矿工们终于可以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挥动凿锤,开采着珍贵的铜矿石。蒸汽机的轰鸣,如同胜利的号角,宣告着人类对地下深处资源掌控能力的飞跃!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负责此处的工部官员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想起当年在朱提,诸葛亮丞相面对地下水束手无策的无奈,再看看眼前这喷吐着白烟、力大无穷的钢铁巨兽,恍如隔世。这,就是国家力量集中攻关的伟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安通往洛阳的宽阔官道上,一场更为引人注目的试验正在进行。
一段长约十里的笔直路段,被特别平整加固。路面上,铺设着两条平行的、由坚硬柞木制成的轨道!轨道表面,镶嵌着打磨光滑的铸铁条,以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