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央宫前殿。
巨大的殿宇内,庄严肃穆。刘基端坐于御座之上,玄色冕旒垂落,遮住了他深邃的目光。阶下,三省六部重臣、各州郡主要官员代表、以及新归附的蜀地、交州、西域部分首领代表,分列左右,垂首恭听。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期待。天下一统的伟业已近完成,如何治理这万里山河,成为悬在所有人头顶的首要问题。
“诸卿。”刘基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自黄巾乱起,天下纷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已近百年。今赖将士用命,苍天庇佑,海内渐平,九域初同。然,百废待兴,万民待哺,此非刀兵可定,唯赖良法善政。”
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新任户部尚书陈群身上:“户部听旨!”
“臣在!”户部尚书出列躬身。
“即日起,由户部牵头,会同工部、各州郡官吏,详查全国田亩、户口、丁壮之数!务求翔实,不得隐匿!”刘基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以此为基,推行‘租庸调’新制!”
他顿了顿,清晰阐述:“租者,计田亩纳粮,丰年不增,灾年酌减;庸者,成年丁壮,岁服徭役二十日,可纳绢布代役;调者,随乡土所产,岁输绢、绵或布麻于官府。此制,取魏之屯田、蜀之盐铁、吴之榷税之长,去其苛繁,务求简便均平,使民力得舒,国用得充!”
殿内响起一阵压抑的议论声。租庸调制,融合了三国旧制的优点,简化了税赋徭役,明确了国家与百姓的权责,无疑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善政。蜀地、交州等新附之地的官员代表,脸上更是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十年免赋(蜀地)或轻赋(其他新附地)的承诺犹在耳边,如今又见如此清晰合理的税制,民心可安!
“另!”刘基的声音再次响起,目光投向殿内几位身着异族服饰的首领代表,“传旨:迁鲜卑、羌、氐、南中诸部首领子弟,年十五以上者,入长安太学!习汉文,读经史,明礼仪!朝廷供给食宿,优加抚恤!学成之后,量才授官,或归本部,辅佐其父兄,宣示朝廷德化!”
文化羁縻!这是比武力征服更为深远的策略!将各部族未来的掌权者纳入汉文化体系,潜移默化,使其心向中央。殿内几位异族首领代表,有的面露喜色(如部分希望融入的羌氐首领),有的则眼神闪烁,隐含忧虑(如部分鲜卑部落代表),但无人敢出言反对。刘基的威势,如日中天。
“诺!臣等遵旨!”户部尚书及负责太学的官员齐声领命。
长安城西,渭水之滨,巨大的官营造船厂内,炉火熊熊,锤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