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诸葛亮站起身,目光扫过众工匠,“本相与尔等一同攻关。图纸在此,尺寸公差,务必精确到‘毫’!凡有尺寸不合者,一律视为废品,绝不可将就!”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成了诸葛亮的第二个家。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丞相,而是工棚里最专注的学徒和最严厉的监工。他亲自测量旧弩部件的尺寸,记录数据;与李锤等大匠反复讨论镶嵌工艺,设计专用夹具;守在淬火炉旁,观察火候,调整淬火液的配比和温度。
汗水浸透了他的中衣,炉火烤红了他的面颊。工匠们常能看到,丞相在连续几个时辰的专注后,会扶着冰冷的铁砧稍作喘息,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姜维多次劝他回府休息,都被他摆手拒绝。
“相父,您咳血了!”一次调试中,诸葛亮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帕子上鲜红刺目。姜维抢步上前,声音带着哭腔。
诸葛亮推开他搀扶的手,用帕子死死捂住嘴,直到咳声平息。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却坚定:“无妨……老毛病了。维儿,你看这新淬的悬刀轴心,硬度如何?与旧件相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维看着丞相深陷的眼窝和毫无血色的嘴唇,喉头哽咽,只能强忍悲痛,拿起那枚尚有余温的钢件,仔细检查:“回相父,硬度……硬度似有提升,但还需装机实测。”
十日后,第一批“钢骨铜胎”的改良连弩部件终于组装完成。三架崭新的连弩静静躺在工坊中央的试射台上。弩身主体是略显粗糙的青铜色,但在钩心、牙口、悬刀轴心等关键部位,镶嵌的百炼精钢闪烁着冷硬的寒光,如同镶嵌在古旧铠甲上的宝石。
诸葛亮亲自来到试射场。寒风凛冽,吹动他宽大的袍袖。他拿起一架弩,入手沉重,比纯铜弩重了三分,但结构异常稳固。他熟练地拉开弩弦,扣上悬刀,将一支特制的加长重箭放入箭槽。
“开始吧。”他的声音平静无波。
负责试射的军士屏息凝神,瞄准百步外的包铁木靶。扣动悬刀!
“嘣——!”
一声沉闷而强劲的弦响!弩臂猛地一颤,箭矢化作一道模糊的黑影,撕裂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
“咚!”沉重的撞击声传来!箭矢深深没入包铁木靶,箭尾剧烈颤动!比旧弩的穿透力明显强出一截!
“成了!”工坊内外,工匠和围观的军士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李锤老泪纵横,姜维紧握双拳,激动得浑身发抖。
诸葛亮脸上却无太多喜色。他快步走到靶前,仔细查看箭矢的入木深度和角度,又拿起弩机,反复检查悬刀、钩心等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弩机匣内壁,青铜与精钢镶嵌处,已能看到细微的摩擦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