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 第142章 呕心沥血·强弩难成(第1页)

第142章 呕心沥血·强弩难成(第1页)

成都的冬夜,丞相府的烛火是最后熄灭的。灯油添了三次,灯芯剪了五回,诸葛亮仍伏在案前。几案上铺满了泛黄的绢帛,墨迹新旧交叠,勾勒着繁复的机括图样。最上面一张,线条凌厉,标注细密,正是他呕心沥血改良的“损益连弩”第七稿。

一阵寒风卷过庭院,穿堂而入,吹得烛火剧烈摇曳。诸葛亮猛地一阵呛咳,瘦削的肩膀剧烈耸动,慌忙用一方素白丝帕掩住口。待咳声稍歇,帕子移开,几点刺目的暗红赫然其上。他面无表情地将帕子攥紧,塞入袖中,仿佛那不过是寻常污渍。目光重新落回图纸,手指划过弩臂上一处关键榫卯结构,眉头紧锁。

“相父!”门被推开,姜维裹着一身寒气闯入,手中捧着一个木盒,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南中……南中矿监遣快马送来了!新一批试铸的弩机部件!”

诸葛亮眼中骤然亮起一丝微光,疲惫似乎被瞬间驱散:“快!呈上来!”

木盒打开,里面是几件青铜铸件:弩机匣、悬刀、望山。烛光下,铸件表面坑洼不平,布满砂眼和气孔,边缘甚至带着毛刺。诸葛亮拿起弩机匣,入手沉重,指尖划过内壁,触感粗糙。他取过案上一枚精巧的青铜卡榫——那是依照图纸要求的标准件——试图嵌入机匣的凹槽。卡榫放进去,却松松垮垮,左右晃动。

“公差过大……”诸葛亮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样的契合度,如何保证击发精准?如何承受强弩的力道?”

姜维脸上的兴奋早已褪尽,只剩下沉重:“矿监回报,南中铜矿杂质太多,锡矿配比也极不稳定。炉温稍有偏差,铸出的东西便……便是这般模样。工匠们已竭尽全力,但……良品率不足三成。”

诸葛亮沉默良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粗糙的铸件。冰冷的触感透过皮肤,直抵心底。他仿佛看到南中群山深处,简陋的熔炉旁,工匠们挥汗如雨,却一次次面对废品摇头叹息的画面。技术,非人力可强求。刘基掌控中原富矿,有马钧这等奇才坐镇,精工细作,标准化生产。而蜀汉,困守西南,连最基本的材料都如此不堪。

“召集工坊大匠,”诸葛亮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明日卯时,工坊议事。另,将府库中所有积存的旧弩,无论损毁与否,全部拆解,取其可用之精钢部件备用。”

蜀郡工坊的清晨,弥漫着铁锈、木屑和汗水混合的气息。巨大的工棚内,炉火熊熊,锤打声、锯木声、工匠的号子声交织成一片。诸葛亮一身布衣,站在一群同样沾满油污的工匠中间,毫无丞相的架子。他手中拿着一支刚拆解下来的旧弩箭簇,箭簇由百炼精钢打造,虽已磨损,却依旧寒光凛冽。

“相爷,南中送来的铜料,实在……实在不堪大用啊!”头发花白的大匠李锤,指着地上几件新铸的弩机部件,满脸愁苦,“您看这望山,砂眼密布,稍一受力,怕就要崩裂!还有这悬刀,尺寸偏差太大,强行装上,击发几次必然卡死!”

诸葛亮蹲下身,仔细检视着那些残次品,又拿起旧箭簇对比。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成型:“南中铜料质劣,难以承担强弩核心机括。然我蜀中旧弩,虽整体老旧,部分精钢部件却仍堪用。能否……以旧弩之精钢,补新弩之不足?”

他拿起炭笔,在一块木板上飞快勾勒:“此处,弩机匣主体仍用南中青铜铸造,但关键受力部位——如钩心、牙口——镶嵌旧弩拆解的精钢件!此处,悬刀轴心,以精钢替换青铜!还有望山的卡槽……”

工匠们围拢过来,眼睛渐渐发亮。这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却是绝境中唯一可行的路。用有限的精钢,强化最易损坏、最需强度的关键点,如同给病弱的躯体注入几根强健的筋骨。

“妙啊!”李锤一拍大腿,“相爷此法,或可解燃眉之急!只是……这镶嵌、替换的工艺,要求极高,尺寸差之毫厘,便谬以千里。”

“无妨。”诸葛亮站起身,目光扫过众工匠,“本相与尔等一同攻关。图纸在此,尺寸公差,务必精确到‘毫’!凡有尺寸不合者,一律视为废品,绝不可将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