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乔大喜,深深一揖,"多谢教谕栽培!"
走出县学时,林乔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文钱,比编草鞋收入稳定多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县学先生这层身份,林家在青山县的地位将大不相同。
他没有直接回窑场,而是拐去了市场,用身上最后的三十文钱买了一小条肉和几个鸡蛋。今晚,该让族人们尝点荤腥了。
当林乔回到窑场,宣布自己获得教职的消息时,整个林家沸腾了。妇女们围着那块肉啧啧称奇,孩子们盯着鸡蛋流口水,男人们则拍着林乔的肩,满脸自豪。
"咱们林家出先生了!"堂叔林老四激动得胡子直颤,"祖宗保佑啊!"
林乔的母亲——一个瘦小的老妇人抹着眼泪,"他爹要是在天有灵,该多高兴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晚,窑场飘起了久违的肉香。林乔将那一小条肉切成薄片,和野菜一起煮了一大锅汤,每个族人都分到一片肉和一点蛋花。虽然分量少得可怜,但已经是逃荒以来最丰盛的一餐了。
饭后,林乔召集族中几个识字的年轻人——林小河、王大山和堂弟林松,开了个小会。
"从明天起,我白天在县学教书,晚上回来教你们。"他认真地说,"要想在这里真正立足,咱们林家必须多出几个读书人。"
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王大山挠挠头,"乔哥儿,我都二十多了,现在读书是不是太晚了?"
"不晚。"林乔坚定地说,"识字明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们学会了,再教给孩子们,一代代传下去。"
看着他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林乔从怀中掏出几本简陋的册子——这是他这些天晚上熬夜用芦苇纸做的识字本。
"先从《千字文》开始,每天认十个字。"
就这样,林家的"夜校"悄然开课了。而林乔的教学生涯,也出乎意料地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