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他打来的,毕竟那其实并非沈苫的本意至少,清醒状态的沈苫在那个时候是绝对做不出来这种事的。
但他喝醉了。
在里斯本的小酒馆,也许是那座欧洲山城的有轨小电车让沈苫想起了他的家乡布达佩斯,这个酒量深不可测的家伙竟然让特茹河的风在下午就把自己熏醉了。
而或许是他留给某人的备注太难以启齿,那在酒馆做侍应生的中国留学生在秦峥经短暂犹豫终于选择将电话接通时,磕巴了一下才开口问道:“是沙先生吗?”
秦峥很少无语凝噎,那是印象很深刻的一次。
通话那端的对象以为沈苫有同伴且同伴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峥的理由是这位游客在失去意识前一直在骂骂咧咧,而侍应生走过来时他的手机还没来得及熄屏,画面就停在属于“沙皇”的通讯录那一页。
他在骂骂咧咧什么?
比起这个,沈苫竟然还会骂骂咧咧?
秦峥在电话里听着侍应生添油加醋地向他描述沈苫的醉态,意外地,他竟然没有选择挂掉这通除了浪费时间外带不来更多意义的无谓通话。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开始跟着想象沈苫当下的模样了。
那个时候他们刚刚认识一年有余,除了最初的两次“偶然”相遇,后来两人又约着在日内瓦、波尔图、秦峥所在的洛杉矶等地又见过几次面,上过几次床,身体上的合拍还没来得及深入到灵魂层面,纵使的确存在心动的感觉,也在那些最终无果的试探和自我至上的防御中无数次消弭于无声,并在分别之际,被他们蒙着眼睛不约而同地塞入更不可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