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去,连带着跟薛闲和玄悯也相熟了。
薛闲在袖子里摸了一会儿,摸出一块上好的墨锭,搁在了桌台上,“我看你那墨条也用得差不多了,给你又捎了一块来。”
同灯捏着墨锭翻看了一番,点头:“好墨,去守你的枇杷罢。”
薛闲拽着玄悯绕过佛台到了主殿后门。
门外的院子里原本种着不少树,到了这季节浓荫华盖,能避些暑气,可惜都在当年的大火里变成了枯木桩子,支棱在泥里,看着格外凄荒。
年前,薛闲也不知是喝酒上了头还是磕错了药方子,心血来潮馋起了枇杷。他们住着的竹屋边雾瘴太浓,试了两回没能成,他便撺掇着玄悯在大泽寺种,反正大泽寺快成他俩的避暑山庄了。
玄悯对薛闲向来是纵着的,转头就去弄了一株枇杷树种来,栽进了院里。
同灯当时瞥了一眼,只说了句“挺好”便没再多言,毕竟那树种苗子太小,等长成了结上枇杷也不知得费多久的功夫,那俩爱折腾就折腾去。
结果这事儿也不知触到了云洲哪根楞筋,没隔几天,他一声不吭地从山窝里弄回来三株野枇杷,绿荫成盖的那种,也默默种在了后院。
野枇杷本就命硬,哪怕他们几人没怎么管,也兀自繁盛起来,刚一到季就结满了果,由青转黄,一日比一日丰硕。
薛闲自打枇杷冒头起,就拽着玄悯天天来守,一直守到了枇杷将熟。
同灯活这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馋鬼,偏偏是条惹不起的真龙,还偏偏叫他徒弟给招回来了,着实是孽缘。
同灯重新提起笔,正想把这段书默完,大泽寺的院门又是吱呀一声响。
他叹了口气:今日这书是别想默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