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从“防即是打、打即是防”之间的顾盼、呼应、贯通之中去领会。
这种“用法”表面看起来动作很简单,甚至只是一动而已。
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节奏的、连贯起来的复杂动作,是动动交代的清清楚楚的能量组合,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有人讲,形意拳用法必须带着它一定的形象。的确,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等明显区别与其他拳种的特色动作。
但一用起来这些“形”,就如同书法中把正楷写成草书的关系一样,快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甚至快的认不出来。
但心里清楚,用法的每一动都来源于平时练的形,是一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随感而发的下意识动作。
而真用到这些形时,内陆里早已养成要特别认真按要领去做的习惯。
形意拳法理中贯穿着《易学》中“变化”的原理,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拳学,单纯用一个统一的动作标准去学习、研究它,反而难以领会他的奥秘。
形意拳古谱云“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
所以,历代形意传人非常重视在“步”上下功夫,积累了许多好的训练内容,总结了不少经验体会。
其中,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就是用一点睛之笔,描述了形意拳“步”的特点,成为研习形意拳理法的一句名言。
练形意拳讲究浑身要“一动而无不动”,即“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就此而言,“步”除了确保五官百骸动态下的身体稳定,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完成“站位”。
在这种状态下,“步”实际上是靠“暗腿”的作用成为了实施攻防基础。所以,“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