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形意门中也有人常说用什么锤(拳)、用什么“腿”。用得熟,动作快,也能击人。终不免有些舍近求远,放弃所长。
忽略了形意拳“打即顾,顾即打”的涵义,更没有深入理解“拳打三节不见形”、“能要不是莫要停留”的发劲、变劲的特殊意义。何况在突出讲招中,一招虽妙,会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产生不同后果。
甚至被人所乘。何如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更何如从“悟得婴儿顽,打法天下势真形”的经义中领会形意的真谛,从自然中从“拳无拳、’意无意”中去追寻形意技艺的妙境!
劲的特点
先生说,“崩拳见形于外的特点固然可贵,但更主要的还是隐形于内的“劲”的来源和运用。”这就是先生求之入微,独具精到的技艺所在。
崩拳的威力既凭“劲”不凭“招”,但是这个“劲”不是单凭功夫硬练出来的功力;而是靠高度技艺的指引,找到窍要,荟萃融化,通过精研实练取得的。
下面就先生所讲的择几点略述之,或有助于同好们采择。
一是“明了‘三星’多一力”
经云:“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星’多一力”。
其中“四梢”(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足甲为筋梢,齿为骨梢),“五行”(内为心、肝,脾、肺、肾,外达五官——舌、目、口、鼻、耳)为人们所熟知,而“明了‘三星’多一力”——体用兼修必不可缺的要领,反而陌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星”就是肩星,肘星和腕星。当沉肩,坠肘、塌腕按要求做到抻筋、拔骨又沉坠适度时,所出现在肩、肘和立拳的腕上的小坑儿就是“三星”。它标志着在臂上的“三节劲”是否练得对抻得到?
讲“三星”就离不开抻筋、拔骨。形意的抻筋、拔骨和长拳的压腿、合腰、拉韧带的形式和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