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是在琢磨如何处理,实际上……是在权衡和思考一种可能性,以及要不要瞎掺和。
通过陈嘉慧愤愤的讲述,他记忆深处泛起了一点与邓丽君有关的东西。
是一篇关于“假护照”事件的帖子,或是短视频,具体的记不清了。内容重点也不在“假护照”事件上,而是她如何摆脱假护照不良影响的契机——内陆的一场会。
76后到80这段时间,广袤的农村可能变化有限,不甚明显。但在城市,日子过得比之前活泛太多了。
比如,用录音机听音乐!
好吧,又要说废话了。
估摸记忆主要锚定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小朋友们要吼了:那时候哪特么有录音机,8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
流行,是有参照的跟风。
没有人引领潮流,哪来的流行?
五十年代,无线电一厂就打破垄断,率先实现了录音机国产化突破。随后通过技术扩散,沪市录音器材厂、京城广播器材厂、金陵714厂等企业纷纷跟进。
到了65年,产量已经突破了一万台,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那时候产的都是开盘录音机。属于广播和录音的“专业器材”。
主要客户是工厂、学校和各种单位的广播室、宣传站什么的。
L-601型电子管开盘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