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那段时间乔小雨、丁芳华、吕红梅、钱玲不领着一帮孩子去港岛玩了一圈儿嘛。
八月末临回来时,利蕴莲送了几箱子好东西……一台Victor HR-3300录像机和好多录像带。
录像机不算啥,一台还不到六千港币。
录像带是好东西。
Victor HR-3300
VHS格式磁带
这年头正版录像带还没产业化,各大影视公司只有少量发行。谁家买了录像机,得拿着空磁带各种想招儿寻摸门路复制。
别人得想招,利蕴莲不用费劲。
就利家跟邵逸夫、邹文怀和雷觉坤的关系,想要什么片子直接去邵氏、嘉禾和金公主娱乐用母带翻录。TVB自产的电视剧,就更不用提了。
港岛影视剧要到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分级,眼下这年月只要过审公映的片子,都是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
问题是,不论是港岛还是内陆,亦或者其它地方,拍电影的人很多时候,压根不会站在审核的视角考虑问题。
底层逻辑除了艺术追求那种矫情话,还涉及到利益。
拍的时候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拍,送审公映的时候再剪呗。公映版本之外,再暗戳戳的来个“导演剪辑版”。
比如邵氏78年拍的《少林三十六房》,公映版被被删减了大量暴力镜头,导演剪辑版就刺激多了。
少林三十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