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次交接俘虏时,现场的情况就有变化了。
因为前一批人多带去的丝绸礼物却意外换到了价格不错的钱回来,杭州人的从商天性立刻被激发。所以,这一次的人,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商品,甚至有些原本家境一般的人家,掏出一笔赎金还是有点肉痛的,想想便多少多带着商品过去,万一被“讲信义”的海盗看中了,总是能够回点血吧!
于是,这次在现场就陆续出现了丝绸摊、瓷器摊、还有古董摊。甚至有小商家现场还卖起了小吃,吆喝着:“靖难军兄弟们,辛苦啦!饿了的话,来碗猫耳朵吧!”
还有卖东坡肉的:“昨晚熬了一夜的东坡肉,肥而不腻,各位官爷在船上可吃不到这么香的东西,买一份带回船上吧!都是西湖荷叶包的。”
卖米糕的也来凑热闹:“靖难官爷们,我们的这个米糕有讲究,名为得胜糕。你们刚打了大胜仗,就要多吃几块得彩头!”
走过米糕摊的宋军军官眼睛都快冒出火来,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不过想想这也是事实,而且人家卖米糕的,不过就是想多赚点钱,也是为了赎他们当兵的亲人,想到这里也就把火压下去了。
释放俘虏的新开门那里出现了市民自发集市的消息,传到雷雨这里时,在他身后的秦刚先也是有点意外,进而又听完了前来士兵的详细情况后,等其退下后才对雷雨说:“我有个想法,可以宣布新开门之外到江边的区域为‘非交战区’。其一,我们保证自己绝对不会通过此区域向杭州城内发起任何军事行动;其二,也禁止任何一方在那个区域内动武,并保障在这里做交易的所有人的安全;其三,我要尽量对接采购大量此时城里百姓想卖出来的东西。”
“执政好算计……”雷雨现在已经理解了秦刚的真正目标,除了持续对地方官府进行层层施压外,最重要的便是希望能在地方民众心中建立起“靖难军”的正面形象。
在前面的三次沿海骚扰中,他们已经发现,先前一厢情愿定下的“靖难”一词中所包含的正义理念,此时的大宋官员却要有本就不予认可、地方士人也不愿意承认、到了平头百姓这里,更是不明就里。于是,哪怕是成功打下了三座县城,哪怕是开仓给大家放了粮,哪怕是带着吃不饱饭、种不了地的穷苦难民去流求过上了好日子,但是靖难海盗的名声依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这一次兵临杭州城下,秦刚没有让雷雨去作任何攻城的措施,而是借着与杭州官府进行谈判的理由,约法三条。接下来便就是雷雨事带兵在城头守军的眼皮底下进行操练。仅仅过了两三天,雷雨便就感觉到,每天从不远处的城墙上方,开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赞赏,甚至就在今天的训练中,偶尔还能听到来自于城墙那边的喝彩声。
至少,每天监视着他们的这些守军已经意识到:靖难军绝非普通的草寇也!
但是,靖难军接下来的难题就是,除非攻下城池便无法接近普通百姓。而如果要开始进攻,就无法避免双方的伤亡并结仇,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