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风流大宋 > 第501章 来信(第1页)

第501章 来信(第1页)

赵佶作为一个皇帝还是蛮会折腾的,年初他又调整了一次执政班底,先是把英俊帅气的赵挺之从门下侍郎提拔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让他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右宰相,然后空出来的门下侍郎就给了在京东东路一事处理中很有成效的吴居厚。

看到了踌躇满志的赵右相开始了他种种施政策略的准备,早有司空加身的蔡左相轻蔑地一笑,便向官家提交了“仿照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这六曹,在各州县分设六案”的奏章。

要知道,大宋与此前的封建王朝同样面临着中央与地方争权的难题,虽然通过太祖、太宗等皇帝孜孜不倦的权力分拆、以及各种复杂的官制制约,已经空前地增强了皇权的集中。但是历经百年后,地方官吏也相应地进化出了各种应对方法,知州、知县手里的权力依然巨大。

而蔡京此时推出的这招,对于身为皇帝的赵佶来说,明明白白的三大好处无法拒绝:

其一,对于现有集中在地方主政官员一人手中的大部分权力,拆给了新设的六案六个人,你就算是要拉拢,那也得要拉拢六个人,难度不是一般地大;

其二,自然是进一步集中了京城里的皇权,皇帝身在宫中,可以通过尚书省的六曹,直接垂直管理地方上的六案;

其三,州县设立六案,也就是一下子增加了大量官位,可以消化大批之前冗余待阙的官员。其实皇帝与蔡京都看明白了,待阙官员同样是官员,既然他们不干活还照样拿俸禄,不如索性再多设这么一些官职让他们干点活!

赵佶也不傻,他同样知道蔡京推行此政的用意:眼下吏部也好、尚书省也罢,都被蔡京控制得稳稳的,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要让这些人都死心踏地地为他做事,底下拉亲带友的事情就不少。而大宋向来就是官多位少,这各个州县里的增设这些六案,不也正好是让他趁势安置手下的好机会么?

不过赵佶并不担心这个,这种在底层安排的小官,比起在朝廷里的身边安插亲信来看,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总之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好处,他也乐得给蔡司空一个面子,于是就非常爽快地同意了,并且很快地就下诏分颁行天下。

蔡京唯一遗憾的就是,京东东路这一块无法让他如意了,因为那里刚刚完成招安,一是有前期在执行中的是吴居厚,二是有着对于当地招安后的缙绅的承诺,于是这一路的六案官员,也就只能放给了吴侍郎去折腾。

不过,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的路,比如说更加有钱有财的两浙路、比如他蔡司空的乡梓之地福建路等等。

当然,此诏颁布后,对于秦刚在京东东路的情况却是大利好:州县六案空出来的大批基层官职需求,恰恰可以安排大量原来从菱川书院出来的学生。秦刚将这些名单送入京城后,胡衍自然不敢拒绝。

从开始到现在关于京东东路的处置,胡衍给吴居厚出的主意都十分见效,所以,对于这些基层新增官员的任命,吴侍郎也是投桃报李,给足了胡衍的面子,这些名单看也不看地就批准通过了。

这年春天,京东东路先是迎来了难得的风调雨顺,各地春播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而在四海银行的贷款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海船开始在莱、登、密这三州的海港靠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