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军机大臣们忧心忡忡,都感觉到了危险,这个局面可不是闹着玩的,随时有国破家亡的下场。
赵光义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一丝深思:“各位,现在不是惊慌失措的时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共同商讨对策。”
赵德昭也微微点头,眼神坚定说道:“父皇虽然受伤,但大宋的根基还在。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危机。”
赵普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吴军的攻势太猛,应天府已经危在旦夕。而辽军的进攻更是让我们措手不及。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兵力和粮草都难以支撑。”
楚昭辅微微皱眉,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汴京的粮草已经告急,如果再不解决,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我们必须尽快从外地调运粮食,确保汴京的稳定。”
“枢密使大人,你们是否统计出来,目前可以调动的兵马,能否向北部增援?”吕蒙正忍不住询问,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担忧。
枢密使李崇岳微微摇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目前主力禁军只有数万人拱卫京师,各地方厢军残次不齐,多的一万,少的几千,调动出来需要时间。而且这些地方军常年不打仗,肯定不如禁军和边塞军那么勇猛。为今之计,需要大规模征兵,然后一部分用于阻挡北方辽军的南下,一部分用来对抗吴军的进攻。”
卢多逊痛心疾首道:“一个吴国入侵,就已经让我大宋损兵折将,消耗掉了三十万兵力,或死或伤,或俘虏或逃亡。现在再加上强大的契丹铁骑,这仗要如何打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普冷声道:“木已成舟,现在局势如此,抱怨也没用。现在只能想办法拖住两边的进攻,维系我大宋朝廷的威严,然后不断征兵,举全国之力,抵御外寇。”
薛居正忽然说道:“以一敌二,实在乃下策。即便能击退辽军和吴军,我大宋势必千疮百孔。不如在外交上做做文章。”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静,显然是在思考另一种解决方案。
赵匡胤听到了不同声音,目光瞥向了薛居正,此人刚过六十花甲的年纪,头发半白,眼神却炯炯有光,才学深厚,在后周时,薛居正历任比部员外郎、左谏议大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后,任户部侍郎、知许州、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等官职。
就在刚刚不久,薛居正监修《国史》及《旧五代史》完成,对于历史和典故、战争、权谋等最为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