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的波涛,拍打着马来半岛漫长的海岸线。
柔佛邦首府新山,这座以华人为主的城市正在经历战火后的艰难复苏。
战争的硝烟似乎已经完全散去,一种新的秩序,一个由钢铁与意志构筑的“南洋秩序”,正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重塑着这片土地。
柔佛邦教育局大楼,一栋带有浓厚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内,会议室里正在开展关于教育经费如何分配的会议。
椭圆形的长桌旁,坐着邦教育局的各级官员,有华人,也有马来人,还有少数几位前殖民政府留下的欧裔顾问。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长桌末端那个年轻的身影上——李宽越。
今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宽越,身形不算高大,但站得笔直。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有神,闪烁着与其年龄不符的、近乎冷酷的洞察力与决心。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中山装,胸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龙形徽章——这是张弛阁下核心追随者的象征。
他刚刚被任命为柔佛邦教育局“不管处”主任。
“不管处”,一个听起来有些古怪甚至自相矛盾的名称。
但在这新生的南洋联邦架构中,它却是一个令所有部门都隐隐忌惮的存在。
位卑,但是权重!
它就像张弛嵌入官僚体系中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名义上“不管”,实则“什么都管”。
比如教育局不管处,那就是教学质量、经费流向、教师资质、教材审查、思想动态...,任何方面不管处主任都可以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