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是三年两次,嘉乐十年的时候,老三刘子森考上了秀才,嘉乐十二年,老大老二也考上了秀才。
这时候三个儿子也十五岁了,按这边的说法,是可以相看媳妇了。
这个事,刘玉溪真的没有办法自己出面,但因着他在外交际时说过,他们老刘家的孩子,年过三十无子,方可纳妾。
所以他那些同窗、同年,很多人都想把自家女儿、侄女嫁到他们家。
刘玉溪私下调查后,从这些人提到的人选中,选了三个家世人品都比较出众的女子,让师娘出面带媒婆去提亲。
因着这几家的家世都比刘家好,都是官宦世家的旁支,刘家的钱财就那么多,没办法,刘玉溪只能从空间里,扒拉了一些东西填到聘礼里。
像一些小型的玻璃摆件,一些现代工艺的金银首饰,只老大媳妇的聘礼略重一些,毕竟老大媳妇嫁进来是要做掌家媳妇的。
婚期定在三年后,也就是嘉乐十五年的三月十六,六月十二,十月初八。为啥结婚的日子定得那么迟,一个是不想儿子太早生孩子,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家里太小了,刘玉溪还得重新买个大宅子,在婚期之前修整好。所以这期间的走礼也一并托付给了师娘。
等到几个儿子都结了婚,刘玉溪就把家里的管家权交给了老大媳妇,他自己则是长住庄子上了,除了清明,中秋,过年,只每次有孙辈诞生,或者儿子参加科考时才会回家住一段时间。
除了社会的变迁,每一代人的生活仿佛都是一个轮回。
嘉乐十八年,老三考上了举人,二十一年,老大老二紧随其后。
后面兄弟三人又参加了三次会试,却只用了七年,因为二十七年冬,嘉乐帝驾崩了,三皇子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顺和,同年新帝开恩科,也就是在顺和元年。
这一次老三刘子森考中二甲进士,入了翰林院,成了庶吉士。因着庶吉士的实习期一般是3年,刘玉溪就让老三媳妇也去了京城,只把他俩的孩子留在家里。
毕竟三年后,老三是留在京城任职,还是外放?还得看他散馆考试的成绩,他们的大儿子都快要参加童生试了,可不能来回倒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