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正好打在了叛军的软肋之上,手脚酸软无力的叛军士卒,在新军的猛烈攻势下,死伤惨重,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
情况较为好些的,也就只有叛军中的那些头目、首领们了,毕竟他们往往都能够有战马代步,不同于底层的小喽啰们,需要依靠两条腿赶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状态保持得比较好,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人在较为疲劳的状态下,突然休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得过来,也造成了如今的这场屠杀。
整整数万叛军士卒,在新军的攻击下,既没有像样的反抗,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同样没有能够逃离这片地狱,手脚酸软的他们,还不等跑出多远呢,就被新军士卒给追上了。
见机得快,脑瓜子灵活的家伙们,及时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选择投降,而对于这些做出正确选择的家伙们,新军士卒们也没有继续杀戮,而是挥舞着兵刃绕了开去。
看到这些同伴在新军的屠杀中幸存下来,剩下的人自然也要有样学样,纷纷选择扔下武器投降。
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之前都是农民,既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也没有什么战斗意志,被新军士卒们杀寒了胆,本就不多的作战意志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哪里还有顽抗到底的心思。
也就是他们投降得早,若是再晚一步,下场比起他们的同伴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场袭击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不到2个时辰而已,可叛军的伤亡那叫一个大啊。
光是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分之一,负伤的也有差不多这么多,真正能够毫发无伤地幸存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数,至于趁乱逃跑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不说被袭击的叛军士卒们手脚酸软,无力逃离,在战场周边,还有5000赵边骑四处游弋,除了不时地用弓箭击杀一些叛军士卒之外,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封锁周边区域上面,但凡看到有叛军冲出包围圈,他们立刻就会追上去。
胯下的高级战马,不管是速度还是耐力,都远超初级、中级战马,更是赋予了赵边骑反复冲刺的能力,在不吝啬马力的情况下,在平坦开阔地带,没有叛军能够逃离。
突袭结束,李牧点了1万士卒,由南霁云率领,押送着俘虏的叛军士卒以及自家的伤员和阵亡兄弟遗体返回了县城,交到廉颇手中,大军继续隐藏在周边,等待着新一轮的袭击。
一路路叛军不断北上,要么是进入县城,被廉颇瓮中捉鳖,要么是在赶路途中,遭遇到了李牧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