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中,南岸的科马罗姆要塞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匈牙利工党也是想复制原匈牙利对抗奥地利的操作。
而这也就意味着北岸的舒拉尼部,从一开始就是被匈牙利工党准备随时放弃的那一部分。
当然,舒拉尼早在战争开始前,就明白这一点,甚至是主动请缨驻扎在北岸,试图给予奥匈帝国制造麻烦。
舒拉尼问道:“现在前线的具体情况如何?”
弗拉布莱没有啰嗦,他说道:“奥地利人本身人数就占据优势,武器弹药更是我们的数倍之多,而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们还有舰艇的掩护!”
“对于这些水面舰艇,我们并没有反制手段,他们分散在莱茵河和瓦赫河,对我们造成了极大干扰,让我们无法全力对付陆地方面的奥匈军队。”
莱茵河和瓦赫河的航运条件十分发达,两河交汇处的科马尔诺当地船厂甚至可以接到黑海的商船制造订单,就足以证明当地水运条件的优越性,所以奥匈军队能够借助两条天然河道,通过内水舰艇对沿岸的匈牙利军队进行火力压制。
莱茵河的上游在奥地利境内,而瓦赫河是莱茵河的支流,主要在斯洛伐克境内,这两个方向的奥匈帝国军队刚好借助水运,在科马尔诺集结。
舒拉尼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科马尔诺北岸,我们是守不住了!”
听到舒拉尼的叹息,弗拉布莱对他说道:“不,舒拉尼同志,我们或许还有机会,既然敌人的火力优势明显,那我们完全可以躲到城区,和奥匈人进行巷战。”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拖延奥匈帝国军队,只要让他们无法安稳占据此地,拖延的时间越久,对我们工人政权越有利。”
“我愿意带领战士们,死守科马尔诺城区,直到整座城市变成废墟,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投降!”
舒拉尼看着眼前视死如归的年轻人,内心十分欣慰。
“弗拉布莱同志,你的觉悟很好,但是我不允许你轻易的牺牲在这里!”
“可是……”弗拉布莱神色焦急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