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的崇明岛很小,平洋沙、长沙、三沙、南沙,四个河中沙洲一溜排开,贸然进入这地方,绝对会陷入淤泥中。
黄河夺淮后,大江在海门制造了一百里宽的淤泥汪泽。
不仅有露出江面的沙滩,水下更是砂石遍地。
一望无际入海口,经常能看到船只停在江里,上面没有一个人,就在那里等着腐烂。
这些都是不熟悉航道,或者在大风阴雨天迷失方向的船只,一旦冲入淤泥,只能小船去把人带走,大船拉不动,也没有船只敢去救援。
徐允爵在甲板用千里镜扫了一会航道,海船一溜飞速出海,路过崇明也没有停留。
鸟船是大明水师制式战舰,吃水深,船身窄,两头高翘,四道风帆展开,如同一只大鸟,上面常备水手五十人。
作战的时候,最多可以增加到一百五十人,全部在甲板。
大多数鸟船只有十丈出头,大鸟船也不超过十五丈,民间不会造这样的船,除了快,毫无运货能力。
福船在明初作为水师‘官船’,承担后勤功能,郑和之后,海面上的福船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主力战舰。
小公爷这三百艘鸟船是南直隶海防水师全部战舰,他们的驻地本来就不在南京,而是在扬州、松江、崇明等地,其中一部分还属于浙江水师。
七年前,郑芝龙成立五商的时候,闽、浙、苏海商共同达成协议,地方大族和南京勋贵共同担保安全,由五商负责外海,徐弘基把海船全调回大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来有五百多艘,七年间损失了二百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