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能有今天,不也是几代人奋斗而来的吗?
孙昌安一看段晓棠过来,“将军,你听到刚才温校尉怎么说的吗?”
试探道:“你买的那些俘虏……”
段晓棠大大方方道:“让他们去田庄上干老本行——放牧。”
“家里都是女人,手无缚鸡之力,当然要谨慎一些。”
“何况我家那小院子,也容不下那么多人。”
段晓棠的话,众人听听也就罢了。除了性别,其他的哪一条能对上?
可能是没有缚鸡的力气,但杀人、诛心呐!
段晓棠总结陈词,“刚刚温六说的没错,战败俘虏安置是得小心一些。”
白隽留着西境突厥人巩固边防,南衙不惜千里迢迢将俘虏带回长安,当真是为了客串人牙子,赚那几个辛苦钱吗?
当然,不能否认有这样的因素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口才是草原上最为宝贵的资源。
人,可再生,但“生”得没那么快。
一只羊一年就可以提供肉食;一匹马三岁就能驰骋战场;而一个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北征大军一路掳人,连那些不曾参与南下的中立部落都一窝端了,不就是为了扼制突厥的有生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