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一次,可以说是司马懿打到了曹军他们的家门口来……
反观在山林间的斥候战,骠骑军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只不过在堠台的争夺上,却因为地利的关系,司马懿处于相对的劣势。到了第三日,司马懿组织了一次多兵种的强攻,攻破一处壕墙,随即又被曹军甲兵精锐一波反扑打了出来。
完成了这个步骤后,司马懿认为已经达到佯攻牵制的目的,所以带领人马缓缓撤离曹军堠台区域。
这次骠骑军进攻阵亡不到百人,而曹军的伤亡数目大概是骠骑军的两到三倍。
司马懿撤离后,曹军随即派出了斥候追踪,却发现骠骑兵并没有完全撤走,而是在鬼哭隘偏东北方向的五十里处的一个废弃军堡附近,开始修筑工事,似乎要囤积粮草,进行休整。
这道工事阻拦了曹军斥候往北查探,也使得双方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停滞时期。
随后司马懿迅速调转了方向,派遣兵卒,绕行伊阙道,对于伊阙方向的曹军进行攻击。
伊阙关南段残留的曹军纷纷后缩,夏侯献统领曹军残兵,试图用在山上的一些山堡和军寨进行抵抗。
但显然不是司马对手,夏侯被打得节节败退。
此时的汝南南阳等地,虽然是东汉的帝乡,也曾经一度是最为繁华的地带,但是当下的实际重要性已经远远的不如许县邺城等地,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意义。
司马懿摆出了一副要绕道汝阳,甚至又要打通和南阳宛城,以及要和武关道勾连起来的姿态,在崇山峻岭之中扫荡残留的曹军军寨,在连续攻破了好几个曹军小军寨之后,夏侯献也无法继续坚守山线。
消息传回到了曹义之处。
『敌军是要绕道?』一个有着一些美髯郎雏形的年轻文官,看着地图喃喃自语一番,然后对面前的曹义说道,『这一来一回,至少有千里之遥……若是真绕道,我们还轻松些……』
这面貌和荀彧有七八分相似的人,便是荀彧之子,荀恽。和曹义夏侯献等一样,都是属于官二代。不过他的威信在山东很低,包括曹义夏侯献等也是一样。所以荀恽也没办法说立刻能够整合汝南和南阳剩余的战力,对抗骠骑军,只能是依靠自己的父辈的名头来指挥曹军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