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芸芸的舒心生活-寒小期 > 第331章(第1页)

第331章(第1页)

得亏三山子已经过世了,没有听到这番话,要不然得多气啊!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吗?怎么他都那么努力了,还要被无情伤害呢?

这个问题若是由周芸芸来回答的话,她一定会告诉他,有些人需要将铁杵磨成针,而另一些人他们天生心中就有针,两者孰优孰劣,还需要比较吗?

幸好,三山子什么都不知道,也许此时此刻他早已转世投胎,得到了前世最想要的读书天赋。

而村里,有着跟三山子同样梦想的孩子并不少,哪怕不求功名利禄,多认识几个字兴许就能去镇上、县城里找个账房的活儿。兴许还能跟周三河似的,干啥都赚钱,还带着全家老小一道儿赚钱。

加上孟谨元又着重强调了他不要束脩,回头但凡年岁合适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孟家。

可惜的是,孟家地方也不大,堂屋被归整出来当了课堂,饶是如此,等摆下桌案后,最多也只能收下十名学生。好在这年头的私塾、村学规模都很小,十几二十人已经算是数量不少的了,一般的秀才只要能招到七八个学生,就足以体面的维持生计了。

最终,孟谨元收了十名学生,其中一人就是三河家的重孙子。至于大河二河并三囡,他们都一致表示自家专出蠢货,就不劳妹夫/姐夫费心了。

周芸芸觉得自己有理由相信,他们都是被当年三山子的事儿给吓到了,以至于索性不叫儿孙们念书了。不过这年头,念书的到底还是少数,且周家最奇葩的地方在于,他们虽然不教识字,却一个个天生对算筹格外敏感,反正比周芸芸是强多了。

而在招满了学生之后,孟谨元就带着一帮小伢子们天天念三字经。

在村里办个学堂,也算是归隐田园的一种吧?

比起孟谨元的高雅,周芸芸这头更简单,她只见天的跟三囡待一块儿,倒不是经常动手做好吃的,事实上多半时间她都是在指点三囡的儿媳、孙女们。至于三囡,她只负责吃。

偶尔俩人皆得闲了,比如十天一次的休息日,他们会一道儿坐上老周家的牛车,或是往镇上逛逛,或是干脆去县城里看望大房那几家人,对了,还有大囡。

他们都过得很好,包括再嫁的大囡,尽管离大富大贵还有很大的差距,可至少衣食无忧儿孙绕膝。

头一次去县城时,还没有什么风波,可等他们第二次去时,有关于他俩尤其是孟谨元的消息,却早已传遍了大街小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