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 第68章 回城(第3页)

第68章 回城(第3页)

终于,出发的日子来临了。这天,天还蒙蒙亮,村里的男女老少就纷纷从自家屋里走了出来,齐聚在村口,为他们送行。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得很,这次不光是铲除了方有山这个恶霸,还把他的财产给清算了一番。虽说并没有把所有的钱都全部分发下去,可凡是能当下分的现钱,那都已经按照人头分给大家了。王老六还特意告诉大家,后续还会有,这可把村民们给高兴坏了。

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村民们激动地在村子里敲起了鼓,那鼓点 “咚咚咚” 的,节奏感十足,仿佛在诉说着大家欢快的心情。还有些人自发地扭起了秧歌,这隋唐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秧歌,发展到如今,已经融入了本地独有的地域色彩,虽说从动作和形式上看,可能没那么严谨规范了,可那热闹欢悦的气氛却是丝毫不减,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仿佛过年一般热闹。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太阳渐渐高升,那炽热的阳光洒在众人身上,不一会儿,大家就都不禁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卫吟霜心里惦记着灵巧儿身上的伤,怕这汗水浸到伤口,再引发什么不好的事儿来。毕竟这山下和山上的温度差别可不小,上下至少得差一件衣服的厚度,这要是不注意点儿,伤口感染了可就糟了。

卫吟霜心里盘算着,并没有着急催促大家赶路,她抬手指了指前方,对众人说道:“咱们到前面那个叫‘崔路’的村子歇脚吧,虽说名义上是个村子,可它挨着官道,平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客商众多,久而久之,便发展得如同一个小集市一般繁华热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起这 “崔路” 村,那可是有些来历的。早在隋唐时期,有一户崔姓人家依傍着这条道路,在这儿经营起了茶舍,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都会到这儿歇歇脚、喝口茶,慢慢地,这儿就渐渐有了人气,后来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叫做 “崔路” 了。至于这说法是不是真的,现在也无从考证了,只是大家伙儿都知道,如今要是从西面进城的话,这儿正好是个歇脚的好去处。而且,从这儿再起身往邢州城走,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十里地,所以,那些不从西面来的客商们,都习惯把这儿称作 “三十里铺” 了。

不多会儿,众人便来到了这 “崔路” 村。一进村口,那热闹的景象就扑面而来,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就跟那织布的梭子似的,穿梭不停。街道两旁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一幅热闹的市井图。

王小海他们三个虽说之前也下山去过集市,可那集市一般都是依着官道简单搭建起来的,规模和热闹程度哪能跟这儿比。他们还不知道,原来离城越近的地方就越繁华,此刻看着眼前这繁华热闹的景象,眼睛都瞪得老大,就跟被施了定身咒似的,站在那儿东瞅瞅西看看,满心都是新奇,只觉得这儿可比他们村子夏天大家伙儿聚在村子中央乘凉时还要热闹上好几倍,心里头别提多兴奋了。

灵巧儿看着他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打趣道:“可怜的孩子,哈哈,别光顾着看了,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落脚,好好歇一歇脚,再去吃点儿东西填填肚子吧,走了这么久的路,想必大家都饿了。”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随后便寻了一家看着颇为干净整洁的客栈住了进去。刚安置好行李,正准备出门去吃点儿东西,就听到隔壁桌有人在小声地议论着什么,声音虽然不大,可在这相对安静的客栈大堂里,却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只听一个人压低声音说道:“哎,听说了吗?最近这邢州城可不太平,昨夜又出事了,好几家大商户的商路都被人给劫了,也不知道是哪路的山匪这么大的手笔。”

喜欢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请大家收藏:()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