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站在穆之侧后方,听着圣旨中那“肃清江南蠹虫之功”的赞语,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王守仁不过是“蛛网”断尾求生的弃子,真正的幕后阴影依然笼罩在东宫之上。皇帝对此心知肚明,却只字不提,只是嘉奖了穆之查获“明面”元凶的功劳,并让他继续“督办后续”。这后续,还能如何督办?线索已被斩断,再查下去,恐怕就要引火烧身了。这份嘉奖,更像是一种安抚,也是一种警告——点到为止。
内侍宣旨完毕,并未立刻离去,脸上笑容更深了几分,带着一丝意味深长,对穆之道:“穆大人,陛下还有几句口谕,让咱家私下转达。”
穆之心领神会,屏退左右,只留阿月在侧(内侍似乎并不在意这位“得力助手”在场)。
内侍压低声音:“陛下口谕:‘穆之,你很好。江南水浑,朕心甚忧。东宫乃国本,然树大难免有枯枝。卿乃朕之利刃,当知何为国之重器,何为疥癣之疾。此番历练,甚好。姑苏事毕,速回京述职。望卿勿负朕望。’”
口谕内容,比圣旨更加赤裸裸!
前半句是敲打:江南水浑(暗示东宫势力盘根错节),东宫是国本(不能动摇),枯枝(王守仁之流)可以修剪,但国之重器(太子地位)不可损伤!让他明白自己的位置和皇帝的底线。
后半句是恩威并施:夸他历练得好,让他办完事**速回京述职**(离开江南是非地)。
穆之脸色凝重,垂首应道:“臣谨遵圣谕,定当不负陛下重托。”
内侍满意地点点头:“穆大人深明大义,陛下定然欣慰。咱家这就回京复命了。”他拱了拱手,不再多言,带着随从,如来时一般,仪仗鲜明地离开了栖梧苑。
沉重的苑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庭院中,只剩下穆之和阿月两人。赏赐的黄金锦缎在晨曦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那柄玉如意静静躺在紫檀木盒中。
阿月看着穆之凝重的侧脸,轻声道:“‘速回京述职’……陛下这是要将大人调离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