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忙活了半小时,总算让车床重新转了起来。工人们围在旁边直鼓掌。
老王擦着汗跑过来:"老周,李老板那边说能理解,就是问明天..."
"告诉他明天准点发,耽误不了。"老周转头问大刘,"系统啥时候能修好?"
大刘正蹲在服务器前拆机箱:"初步判断是AI模块把数据库撑爆了。得重装系统,最快...得明天早上。"
老周点点头:"那今晚咱俩得熬夜了。老王,你安排人把今天的产量手工记下来,回头再补进系统。"
夜深人静,车间里就剩老周和大刘。大刘盯着电脑屏幕重装系统,老周在旁边整理手工记录。
"周师傅,您说咱是不是太依赖这系统了?"大刘突然问道。
老周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技术是好东西,但不能全指着它。就像开车,再高级的自动驾驶,也得有人握着方向盘。"
大刘叹了口气:"我今天才明白,您留着那些手工单子不是守旧..."
"这叫留后路。"老周笑了,"我师父当年教我的,再好的机器也可能趴窝,人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凌晨三点,系统终于恢复了。大刘伸了个懒腰:"周师傅,咱测试一下?"
老周却摆摆手:"不急,先睡会儿。明天一早,咱得开个会。"
第二天早会上,老周把各部门负责人都叫来了。他掏出两个本子放在桌上:"各位,昨天的事大家都经历了。这是手工记录的生产数据,这是系统恢复后导出的数据,大家看看。"
众人传阅着,发现两份数据几乎一致。
"我想说的是,"老周环视众人,"从今天起,所有关键数据必须手工和系统双备份。大刘,你再给系统加个限制,别让AI预测把数据库撑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