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 第153章 蒸汽驱水·炉火难精(第1页)

第153章 蒸汽驱水·炉火难精(第1页)

鹰愁涧底,巨大的岩洞入口处,水汽弥漫,闷热难当。洞内深处传来的水流轰鸣声,如同永不疲倦的巨兽,日夜不息地咆哮着,嘲笑着人类的渺小与徒劳。数十名蜀军工部的工匠和征召来的蛮族青壮,赤着上身,汗流浃背,正用简陋的凿子和铁锤,在湿滑坚硬的岩壁上艰难地开凿着。碎石飞溅,火星点点,但进展却如同蜗牛爬行。更令人绝望的是,随着挖掘的深入,从岩缝中渗出的地下水越来越多,汇聚成浑浊的溪流,在坑道底部肆意流淌,很快便淹没了工匠们的脚踝,冰冷刺骨,严重阻碍了挖掘的进度。

“丞相!这样不行啊!”工部大匠李锤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泥浆,声音嘶哑地对着站在洞口观察的诸葛亮喊道,“水太多了!挖一尺,渗三尺!兄弟们泡在水里,手脚都冻僵了!再这样下去,别说挖矿,人都要撑不住了!”

诸葛亮眉头紧锁,望着洞内那一片泥泞和疲惫的身影。他手中紧握着那块沉甸甸的朱提矿石,冰冷的触感仿佛在提醒他希望的渺茫。深井排水,这个如同天堑般的难题,死死地卡住了蜀汉复兴的咽喉。蜀地传统的“桔槔”和“龙骨水车”,在如此汹涌的地下水面前,如同杯水车薪,毫无用处。

“丞相…”王平看着诸葛亮凝重的侧脸,低声建议,“是否…先暂停挖掘?待雨季过后,地下水稍退…”

“等不起。”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决绝,“刘基在长安,不会给我们时间。”他闭上眼,脑海中飞速掠过无数念头。古籍记载?蛮族土法?皆无解此困局之力。难道…真要放弃这近在咫尺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跑来,低声禀报:“丞相,费祎大人从成都派来的信使到了!带来了…带来了您要的东西!”

诸葛亮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快带上来!”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到诸葛亮面前。他小心翼翼地解开背上的沉重包裹,里面是几卷用油布严密包裹的图纸,以及一个沉甸甸的木盒。信使恭敬地呈上:“丞相,费大人言,此物乃重金购自北地行商,据说是…是刘基军中用于矿井排水的‘神器’图纸!另附…附有模型一件!”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接过图纸。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线条复杂,标注着许多他从未见过的符号和名称。他迅速展开,目光如炬,扫过那些描绘着巨大锅炉、粗壮管道、复杂齿轮和活塞结构的图样。虽然许多细节晦涩难懂,但那核心的“蒸汽驱动活塞往复运动,带动连杆抽水”的原理,却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路!

“蒸汽…活塞…抽水…”诸葛亮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立刻打开木盒,里面是一个用黄铜和硬木精心制作的缩小模型。模型的主体是一个精巧的锅炉,连接着气缸、活塞和抽水管道。旁边还有一小包特制的燃料和详细的说明书。

“李锤!”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立刻召集所有工部大匠!还有,请孟获大王,将他族中最擅长制作水车、机关的老匠人一并请来!”

接下来的日子,鹰愁涧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嘈杂的工坊。蜀汉的工匠和孟获派来的蛮族巧匠们,在诸葛亮的亲自督造下,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们根据图纸和模型,结合蜀地现有的冶铸技术和蛮族处理大型木材的经验,开始了艰难的仿制与改良。

巨大的锅炉用厚实的青铜板铆接而成,为了承受蒸汽压力,工匠们反复试验了铆接的密度和密封。粗壮的蒸汽管道由打通关节的巨竹内衬薄铜管制成,外面再用浸透桐油的藤条和麻绳层层捆扎加固。最核心的气缸和活塞,则耗费了蜀地工坊库存中最好的精铁,由技艺最精湛的铁匠反复锻打、打磨,力求光滑密闭。巨大的飞轮和曲柄连杆结构,则选用百年硬木,由蛮族老匠人精心雕琢榫卯组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