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 第150章 开城献玺·暗夜屠龙(第2页)

第150章 开城献玺·暗夜屠龙(第2页)

曹丕没有乘坐车辇。他脱去了象征王权的冠冕和衮服,只穿着一身素白的中衣,赤着脚,在司马懿和几名同样身着素服、面如死灰的文官(如陈群、华歆等)的簇拥下,一步一步,踏着冰冷的青石板路,缓缓走出城门。他的脚步虚浮,身形佝偻,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每一步都踏在破碎的尊严之上。

司马懿双手捧着一个覆盖着明黄锦缎的托盘,紧随其后。锦缎之下,是那方象征着天命所归、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传国玉玺。此刻,这方承载了无数野心与血腥的玉玺,在司马懿手中,却显得如此沉重而冰冷。

城门外,刘基的大军早已列阵肃立。玄甲如林,刀枪映日,肃杀之气直冲云霄。刘基端坐于中军高台之上,一身玄色常服,神色平静无波,目光深邃如渊,静静地看着曹丕一行如同丧家之犬般走出城门,走向他预设的受降台。

曹丕在距离受降台十步之遥停下。他抬起头,望向高台上的刘基。阳光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巨大的屈辱和亡国之痛几乎将他吞噬,再无暇他顾。

司马懿则低垂着眼帘,双手稳稳托着玉玺,姿态恭顺。然而,无人能窥见他低垂的眼睑下,那如同深潭般幽邃的眼底,正飞速掠过无数念头——家族的安危,未来的出路,以及如何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寻得立足之地。他深知刘基的可怕,但也自信于自己的隐忍和智谋。只要保住性命,蛰伏待机,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刘基的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曹丕,扫过他身后那些面色灰败的降臣,最终落在那方被锦缎覆盖的玉玺上。他的眼神平静无波,既无胜利者的狂喜,也无对失败者的怜悯。然而,在无人察觉的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微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看到了。不是幻觉,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属于另一个时空的记忆碎片。司马懿…司马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神州陆沉!那血与火交织的惨烈画卷,那汉家文明几乎断绝的至暗时刻,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灵魂深处!眼前这个跪在地上、看似恭顺的司马懿,就是这一切祸乱的源头!他的子孙,将吸食着曹魏乃至整个北方的尸骸,最终孕育出吞噬华夏的毒龙!

一股冰冷的杀意,如同实质的寒流,瞬间席卷了刘基的四肢百骸。他几乎要立刻下令,将司马懿及其家族,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永绝后患!

但他强行按捺住了。此刻,他是胜利者,是即将一统北方的雄主。他需要展现的是海纳百川的胸襟,是安定天下的仁德。当众诛杀降臣,尤其是并无明显罪证的降臣,绝非明君所为,更会寒了天下归附之心。

刘基缓缓站起身,声音沉稳而威严,响彻整个受降场:“曹丕既知天命,率众归降,免去一场兵祸,保全长安生灵,此乃善举。玉玺,乃国之重器,今复归华夏正统,亦是天意。准尔等所请,受降!”

他微微抬手。侍立一旁的亲卫统领立刻上前,恭敬地从司马懿手中接过那覆盖着锦缎的托盘。

玉玺入手,温润微凉。刘基的手指拂过锦缎,并未揭开,只是感受着那方寸之间承载的千钧重量。他目光再次扫过跪伏在地的司马懿,那冰冷的杀意已深藏眼底,化作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曹丕及以下降臣,押回营中,严加看管,听候发落。”刘基的声音依旧平静,“其余将士,缴械不杀,登记造册,妥善安置。张辽、徐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