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后,徐大志看时候不早了,就起身告辞。他心里明白,今晚这顿饭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既在长辈面前露了脸,又给以后请黄强帮忙铺好了路。毕竟真要他跟这些长辈们聊些家长里短,也确实找不到太多共同话题。
等徐大志走后,屋里几个人还在啧啧称赞。德阳村长拍着大腿说:"我这外甥是真出息了!"袁书记也点头附和:"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黄建国他妈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以后咱们村里的事,说不定还得指望大志这样的年轻人给帮忙呢。"
徐大志这一晚上的表现,简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他说话做事特别有分寸,把在场的人都照顾得舒舒服服的。
要知道以前的他可是个只知道埋头读书的书呆子,现在居然这么懂得人情世故,大家都觉得他变化太大了。
回家这几天,徐大志可没闲着。除了专门去拜访妹妹徐大敏的班主任和校长外,他天天在村里转悠。
这家坐坐,那家聊聊,把母亲袁翠英那些老亲戚都走了一遍。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笑脸相迎,嘘寒问暖,把长辈们哄得可高兴了。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八。徐大志撸起袖子帮母亲收拾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腊月二十九,他又帮着母亲准备过年的东西。
腊月三十一大早,全家人都忙活开了——妹妹徐大敏在院子里扫地,母亲在屋里收拾,徐大志则负责贴窗花。
说起窗花可有意思了。袁翠英那双巧手拿着红纸,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剪出漂亮的图案。徐大志在院子里扫地时,透过擦得锃亮的玻璃窗,看见母亲专注剪窗花的模样。
阳光照进来,他这才注意到母亲鬓角已经冒出几缕白发了。
徐大志不由得停下扫帚,望着母亲出了神。他突然想到,母亲年轻时也是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啊,那时候她也需要人疼、需要人爱。想到这里,他心里酸酸的。
扫完院子,徐大志开始贴春联。这春联可有来头,是昨天特意请村里那位代课的老教师写的。
在村里写春联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用给钱,带包烟或者拎瓶酒就行。要是实在困难的人家,抓把瓜子去也能求到一副好对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