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国色江山 > 【376】 情同手足(第2页)

【376】 情同手足(第2页)

太祖垂泪道:“当初王峻与朕同遭劫难,义同手足,朕每事忍让包容,他却不识大体,不知进退,屡屡出言冒犯,欺凌朕躬,念在他出身微贱早失教化,这倒也罢了,如今更要尽逐大臣,剪除朕之羽翼。朕身边只此一子,他亦肆无忌惮,屡屡排斥,不欲皇儿来朕身边,如此目无君上,试问叫朕如何能容忍?如今寡人在日,尚敢如此猖獗,若是一旦寡人不在,谁还管辖得了?因此召汝等到来,商议个处置之法。”

皇子郭荣道:“王峻匹夫,无礼无义,目无君上。儿臣见他屡屡**父皇,早已恨之入骨,若不是父皇呵护怜恤,孩儿早就恨不得把他一刀两断了。如今他越的猖獗放肆,毒蛇噬腕,壮士断臂。父皇是应该处置他了。”

太祖道:“王竣愚蠢鲁钝而已,并无叛逆之心,置之死地,朕实不忍。”

范质道:“王峻虽然有功国家、但排斥皇子、贬逐大臣,已非其所作应为。越职擅权,已有僭越之罪,皇上宽宏大量,不予诛戮已是天恩,虽免死罪,活罪难免,应罢免其一切官职,逐出朝堂,此种狂悖之人,不逐之不足以振朝纲,望主上明察。”

太祖听了皇子郭荣与范质李谷等的一番言语、思量了一夜,深以为然。待到五日寒食假后早朝、依旧召集百官朝会,王峻不知已有变卦,依然昂阔步入殿,正思量着要叫皇上立即罢免了李谷范质,换上颜?与陈视二人。不料刚入朝堂,就听得太祖一声斥喝、左右武士即时把他拿下、押过一旁。太祖向百官道:“朕与王峻患难相扶、情同手足,朕每事对他婉曲包容、不于计较。偏他处处刁难、凌朕太甚。朕身边只有一子、他亦无端忌恨,百计阻挠、不容其进京。昨日竟至逼迫朕躬尽逐二相,此等恶行、情同逼宫,何异叛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故朕今日将他处置、特此昭告众卿!”

冯道及几位老臣见了、忙出班奏道:“王峻目无尊上、自应受到惩处。但请陛下念其有功、怜其愚顽,贷死免官以尽天年。”

太祖听得众臣奏请、其气稍解,其实本来也无将他处死之意,今见众官奏请,正好来个顺水推舟,便道:“若非众卿奏请、定当严惩不贷。”即便下旨撤去其一切官职,贬为商州司马、即日就道、因知王峻身边尚有一妾,当日汴京杀戮之时、此妾随军邺都,未遭杀害。就令此妾带同几个家仆,相陪就道。这也是太祖厚德念旧之情了。

王峻本是个鲁愚无识之人、日前还听皇上说过今日朝会撤换宰相的,想不到他今日却突然反颜相向,不但不换宰相,反把自己的相位撤去,蓦地遭此贬逐,登时吓得钳口结舌,形神俱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被军士押送回府,收拾细软仓忙离京。想起往日官居一品,不管去到哪里,各地官员都是来迎去送,前呼后拥的,如今一但丢官放逐,就连往日的亲信下属都远远避开,没有一个敢走近前来,孤苦零丁,凄凄凉凉,到了商州后,便卧床不起,抑郁成病,不久就死了。

回头再说周太祖,因想起严、陈观二人受其推荐为相,必是同党,也就同时免官,逐出朝廷,今后永不录用。

那王殷也是个鲁愚无识之人。听得王峻突然遭贬、心中火起、既不识分寸、也不问情由、点起一万人马直奔汴京,人马就在城外安营,自己领了五百骑兵径入城内,要见皇上,问个明白。一时之间汴京城里、铁骑横行、弄得人心惶惶。

那郭威也是一刀一枪出身之人、五百骑进京他并不看在眼内,而且也熟知王殷性格、只是鲁莽、并非造反。更何况自己身边还有张永德、李重进管带着的二万御林军呢。他怎么会怕王殷与这五百骑?

不过、王殷此种行径是万万不可轻饶的了。兴兵犯阙、本身就是死罪。何况、周帝更多的是为郭荣设想:王峻王殷自恃功劳、一贯桀傲不羁,如今老头子在位、尚敢如此放肆,倘若自己百年之后,荣儿还保得住这大周江山么?为子孙谋、为社稷计,如此枭獍,非除不可。于是、皇城之内布下甲兵,宣王殷入朝晋见。那王殷不知就里、昂然剑甲上殿,甫登金阶,殿内传出一声号令,四下里伏兵齐出,把王殷即时擒下。周帝随即宣旨:“王殷未得宣召、擅离职守,兴兵犯阙、罪在不赦。”接着、又再降一道诏书,将王殷平生官职尽行削去,贬为庶民,流放登州,即日起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