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156章 电光初现:电力储备与帝国的技术纵深(第1页)

第156章 电光初现:电力储备与帝国的技术纵深(第1页)

京师永隆保险总局的蒸汽电报机正噼啪作响,林远却盯着桌案上的新奇物件——一个拳头大的铜制匣子,按下开关,顶端的碳丝便发出橘红色的光,照亮了匣壁上"万明电灯"四个小字。这是工部"格物司"最新的成果,用伏打电堆供电,虽只能亮半个时辰,却让他想起波斯商人描述的"闪电之火":"若能驯服这东西,蒸汽机能做到的,它或许能做得更好。"

电力的研发并非凭空而起。早在三年前,林远就命人收集各地的"雷公墨"(天然磁铁矿),在雅克萨都护府设立"磁电实验室"。工匠们发现,转动铜盘切割磁感线能产生微弱电流,足以让电报机的信号传得更远。如今,随着跨洲贸易扩张,蒸汽电报的短板愈发明显——线路易被风雪损毁,信号延迟常误事。"必须让电流摆脱蒸汽的束缚。"他在给格物司的密函中写道,"先从保险总局的联调系统试起,用直流电替代蒸汽驱动的信号机。"

为夯实技术根基,林远在五大仓储基地旁建起"电力试验站"。广州站的工匠们将锌片与铜片浸入盐水,制成简易电池组,点亮了仓库里的首批电灯——虽不如油灯明亮,却没有烟火,极适合存放丝绸的防潮仓库。西安站则专注于输电研究,用蚕丝包裹铜线制成电缆,成功将电流从试验站输送到三里外的巡防营,让那里的电磁铃首次响起时,士兵们还以为是巫术。

电力与保险体系的结合更显巧妙。格物司研制出"电磁锁",将龙票的铜丝网与仓库门锁联动——只有持对应龙票的人,才能通过电流开启。北平总局的调度室里,蒸汽算盘旁多了台"电力计数器",用电流驱动齿轮,自动累加各地保费,效率是人工的十倍。更关键的是"电击防伪":龙票的铜丝网接入微弱电流,验票时若暗纹匹配,验票镜会发出绿光,否则便触发警报,让荷兰人的伪造企图彻底落空。

军事保护网也因电力技术升级。水师的"应龙级"铁甲舰装上了"电磁探测仪",通过电流变化感知水下暗礁与水雷,比传统测深锤精准百倍。陆上巡防营配备了"手电铳"——枪管顶端装着小型电灯,能在夜间照亮三里外的目标,配合磁暴弩使用,让沙漠劫匪再无夜袭可乘。某次红海护航中,明军正是靠电灯发现了伪装成渔船的海盗船,未发一弹便迫使其投降。

但技术瓶颈如影随形。伏打电堆的电流时强时弱,难以稳定供电;电缆的绝缘层在潮湿环境易失效。林远想起英国使团带来的《电磁学论文》,当即派格物司工匠赴伦敦交流,以"龙票防伪技术"换取电磁线圈的绕制工艺。同时,他在江南开设"格物学堂",招收算术与手工出众的少年,专门研习"电与磁的学问",首批学生中就有后来发明直流发电机的徐光启之孙。

这日,林远站在广州试验站的露天场地上,看着工匠们升起风筝——风筝线是浸过桐油的铜线,末端连着的 Leyden 瓶(莱顿瓶)正滋滋作响地储存电荷。当夜幕降临时,他亲手触碰瓶身,电流瞬间通过指尖,点亮了远处仓库的十盏电灯。波斯商人惊得跪倒在地,林远却只是望着那片光亮轻笑:"这不是巫术,是比蒸汽更厉害的动力。等它能驱动火车、战舰,大明的商路,就能从日出处一直铺到日落处。"

远处,蒸汽火车仍在铁轨上轰鸣,但试验站里的电流声已悄然响起。林远知道,电力的储备与发展,不仅是为了让龙票更安全、调度更高效,更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电气时代,让大明依然站在潮头——毕竟,能守护利益的不仅是军队与契约,更有永远领先一步的技术底气。

喜欢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请大家收藏:()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