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中秋节的家宴中,黛玉和众姐妹们围坐一起,月色如水,清风送爽,她们饮酒作乐,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
外祖母因喜热闹,便提议让宝玉和姐妹们以诗会友,各自创作一首含“月”字的诗来助兴。
黛玉轻抿一口酒,月光下,她的容颜更显清丽脱俗。
才思泉涌间,她首先吟出一首:“皎皎明月挂天边,清辉洒落满庭前。花间一壶团圆酒,共赏婵娟乐无边。”
语毕,满堂皆赞,大赞此诗意境优美,让人叹为观止。
“妹妹的诗极好,‘皎皎’二字用得妙。”宝玉拍着手,摇头晃脑地说道:“与清辉二字相得益彰。”
宝钗也不甘落后,紧接在黛玉后面吟出自己的诗作:“古有嫦娥奔月去,今我望月思故乡。千里婵娟同一照,人间何处不沧桑。”
宝钗的诗一出,黛玉陷入沉思,那淡淡的乡愁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探春见状,微微一笑,提笔挥毫:“月色朦胧夜未央,轻风拂面送微凉。花前月下长相忆,把酒言欢梦亦长。”
她的诗带着一丝丝凉意,却也饱含温情,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朦胧月色之下,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
湘云则站起身,走到院中,望着那轮明月,高声吟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笑语盈盈暗香去,月华如水映花羞。”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和着夜风,飘散在夜空中。
一时间,整个院子都充满了诗意与雅致,仿佛连那月色也变得更加温柔起来。
紧接着,迎春也作了一首描绘月色美景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与热爱,让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