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问他们其中是不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要是有的话,围绕这个点和他们谈了。
比如,让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给咱村子的娃儿教读书写字、算珠,学堂咱自己村子可以建。
作为交换条件,同意他们落户在我们村子,咱村子可以免费给他们建上两间房,要是想要多建的,自个出钱买砖花钱雇人建房。
后续再有村民家中的娃儿还想读书的话,我们另外花钱入读学堂。
张叔、周叔,这样整,你们两人看可行的?”李天星把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
“可以这么干。
我就是担心这群难民的身体状况。”张里正还在害怕这个。
“这个我有一个鉴定办法,能够确定这群难民身体是否健康,染没染上瘟疫。至于什么办法,我就不细说了。”李天星继续道。
“既然张火家的你有办法确定这群难民是否染没染上瘟疫,下午我就找几个村民,在村口搭建一个黑色的帐幕,你亲自和这群难民谈一谈了。”张里正见状,勉为其难的朝李天星点了点头道。
.......。
“李先生,你说他们村子会同意我们落户入村,加入他们一块围村建城墙吗?”难民聚集地,一位村民有些焦急的朝为首的老者问道。
写纸条给张家村的事情是经过这些难民同意,李先生这才写的。
一来,一个月下来,他们了解张家村一些信息,能够给他们这些难民供吃一个月,虽然吃不饱,可见张家村村民心地善良,大多数是淳朴之人。
整个村子又能够齐心协力筑建城墙,侧面反映张家村的村民团结互助,有着较强的集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