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需要三四斤杂交谷种,十亩田就是三四十斤谷种。
今天是圩日,她不但需要到镇中心圩市买谷种,还得去赶圩市买吃的和用的。
既要买谷种又买要吃的用的,需要的时间一定不短。不能把两个小孙女长时间留在家里,不出意外没什么,一出意外就后悔莫及。
三四十斤谷种,还有吃的日用都够她拿的了。两三里路远呐,又没有三头六臂,还怎么带着两个孙女去,又拿得回谷种和吃用的?
想起无良法,于是陈娟淑还是像之前一样,把那个水母牛从后院的牛栏里牵到前院来。
牛背的一边绑着一个箩筐,把两个孙女抱进箩筐里,拿上两个肥料袋,陈娟淑就赶牛出前院,锁上院门就去镇中心圩市上买谷种和吃的用的。
尽管是春耕生产的大忙时候,可是在圩日这天十里八村的村民,还是会络绎不绝从乡下来赶圩,又是卖又是买的。
十里八村的村民来赶圩,不是坐单车或者坐手扶拖拉机来,就是坐牛车或者坐马车来。
当然了也还有少数人是走路来赶圩的!
就从来没有看见牵着一条牛,牛背上还绑着一对箩筐,箩筐里还装上两个幼小的女孩来赶圩的。
因此,陈娟淑一牵着牛带上两个孙女去赶圩,从第八队一路到镇上圩市中心。
人们看见了就少不了,又是看笑话似的议论纷纷,又是觉得新鲜一般说东道西的。
有人还公开调侃一样问陈娟淑道:“老姐妹,你这是来赶圩,还是来放牛又是带孩子的?”
“当然是来赶圩的了,既能来赶圩,又能来放牛又能带孩子,一举三得何乐不为的呢!”
看见是认识又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老姐妹,陈娟淑故作轻松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