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深夜,十几个宫女屏住呼吸,手里攥着黄绫抹布,悄悄摸到皇帝的龙床边。为首的杨金英咬着牙,将抹布猛地套在嘉靖帝朱厚熜的脖子上,其他宫女一拥而上,有的按胳膊,有的压腿,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套,使劲往死里勒。
“皇上要是醒了,我们都得死!”一个宫女说,手上的劲越来越大。可慌乱中,绳套被打成了死结,任凭怎么拉都勒不紧。有个叫张金莲的宫女突然害怕了,跌跌撞撞跑出翊坤宫,直奔坤宁宫向皇后告密。皇后带着侍卫赶来时,嘉靖帝已经被勒得只剩一口气。
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这十几个柔弱宫女为何敢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行刺?说起来,全因嘉靖帝沉迷修仙,把宫女们逼到了绝路——他为了炼制“长生丹”,让宫女们凌晨就去采集露水,不少人冻出病来;更荒唐的是,他听信道士之言,用宫女的经血炼丹,为了“洁净”,竟让宫女们常年不吃五谷,只喝露水。宫女们私下里说:“与其被折磨死,不如拼一把,弄死这个昏君!”
这个沉迷修仙的嘉靖帝,早年也曾是个想干一番大事的君主。刚继位时,他诛刘瑾余党,革除正德朝弊政,还重用杨廷和等贤臣,史称“嘉靖新政”。有次他在文华殿召见大臣,指着案头的奏折说:“朕要让天下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那时的他,眼里有光,心里有民。
可到了嘉靖中期,大概是当了十几年皇帝,觉得天下太平了,又或是怕死,他突然迷上了道教。先是召龙虎山道士邵元节入宫,让他主持祭祀仪式。邵元节很会来事,说嘉靖帝“有仙骨”,只要潜心修道,就能“长生不老”。嘉靖帝信以为真,开始在宫中设坛炼丹,渐渐疏于朝政。
邵元节死后,他的徒弟陶仲文接班。这陶仲文更能忽悠,不仅会炼丹,还会“画符治病”。有次嘉靖帝生了场小病,陶仲文画了道符烧成灰,兑水给他喝,病居然好了。嘉靖帝从此把陶仲文奉若神明,封他为“少保、礼部尚书”,连内阁大臣见了陶仲文都得客客气气。
为了修仙,嘉靖帝在西苑(今中南海)盖了一堆宫殿,什么“万寿宫”“永寿宫”,全是炼丹修道的地方。他还给自己取了个道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来嫌不够,又加了“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一口气几十个字。
大臣们看不下去,纷纷上书劝谏。户部主事海瑞说:“陛下修道,是为长生,可自古至今,哪有神仙?”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更直接:“陛下被道士迷惑,不理朝政,这是要亡国啊!”可嘉靖帝听不进去,谁劝就收拾谁,海瑞被关进大牢,杨继盛被活活打死。久而久之,朝堂上再没人敢提“反对修道”的事,只剩下一群顺着他说“陛下仙福永享”的奸臣。
嘉靖帝修仙,最看重两样东西:丹药和青词。丹药是道士炼的,青词是写给“神仙”的祝文,得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他觉得青词写得好,神仙才会满意,所以特别重视能写青词的大臣。
严嵩能当上内阁首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青词写得好。他虽然年纪大了,却每天熬夜写青词,有时候写得不满意,就让儿子严世蕃代笔。严世蕃是个花花公子,却颇有文采,写的青词“华丽而不失虔诚”,很对嘉靖帝的胃口。有次嘉靖帝梦见自己和神仙聊天,让严嵩写篇青词记录下来,严嵩连夜赶稿,把梦中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嘉靖帝看了龙颜大悦:“还是严爱卿懂朕。”
靠着写青词,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他们趁机卖官鬻爵,搜刮民财,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边防败坏,倭寇也趁机作乱。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几十个倭寇从浙江登陆,一路杀到南京,居然没人能挡。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带兵去剿,结果被倭寇打得大败。消息传到北京,嘉靖帝正在西苑炼丹,听了汇报居然说:“这是地方官没好好拜神,神仙发怒了,让道士画几道符送去就行。”
而此时的朝堂,早已成了“修道场”。大臣们为了讨好皇帝,纷纷穿起道袍,有的还给自己取了道号。内阁大臣徐阶,原本是反对修道的,后来见严嵩靠青词得势,也开始研究青词写法,果然很快就升了官。民间编了顺口溜:“嘉靖嘉靖,家家干净;道士道士,朝朝误事。”
嘉靖帝炼的丹药,说起来实在荒唐。除了用宫女经血,还有什么“秋石”(人尿提炼的结晶)、“红铅”(少女初潮经血),甚至还有用朱砂、雄黄等有毒矿物炼制的“金丹”。道士们说这些东西“能补元气,延年益寿”,嘉靖帝却不知道,这些丹药里的重金属,正在慢慢毒害他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