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索片刻,脑海中迅速闪过公安局的相关情况,回应道:“焦杨,说说你的看法,你们不是做过干部摸底吗?万金勇在公安机关口碑如何?”
焦杨认真地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有条不紊地说:“县长,万政委在公安局人缘不错,大家平时相处都挺融洽。但也有同志反映,万金勇同志原则性不强,做事习惯按惯例,缺乏创新和突破。我们和公安局田嘉明书记沟通过,田书记对王政委既不认可也不反对,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他的态度比较中立。”
我分析道:“田嘉明同志刚到县公安局,还不是副县长,不好表态可以理解。从岗位重要性来说,政委主要抓思想政治和干部队伍工作,这项工作既要有原则,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也要兼顾灵活性,要能凝聚队伍的力量,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向。但不支持不反对的本身,就是反对。”
作为县委组织部部长,焦杨代我完成了相关工作。汇报完基本情况后,我看着她,目光中带着询问的意味问道:“政委,也放一放,再观察一下吧。焦县长,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到了县委之后,谁来接替你的工作?”
焦杨坦诚地笑了笑,脸上露出一丝羞涩,就道:“县长,我还没想过呢。这段时间工作太忙,都没顾得上考虑这些。”
我说道:“现在就可以考虑考虑嘛。你目前主要分管科教文卫工作,农业工作等新副县长到位后再调整。这些工作关系着县里的民生和发展,十分重要,接手的人必须要有能力和责任心。”
焦杨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县长,我分管的几个部门,二级班子成员和一把手年龄普遍偏大。特别是科委主任,这岗位几乎成了乡镇书记过渡的地方。前任科委主任干了不到一年就退休了,现在的科委主任快六十岁,在乡镇当了多年乡长、书记。他快退休了,但政协、人大都没位置,直接让他退休,感觉对不起他,所以组织上安排他到科委主任岗位缓冲一下,因此科委主任不合适。从年龄和工作精力上看,都难以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 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摇头。
焦杨又自言自语道:“科委主任不合适,教育局局长吕振海现在已经是普通干部,也不合适。卫生局局长刚提拔一年多,工作表现平平,没亮点也没明显缺点。县长,我分管领域内,二级班子没有合适人选。我把这些部门的干部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实在想不到合适的能接替我工作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心里暗道:“焦杨确实是老实人,换做一般这种情况之下,无论如何,都要推荐那么一两个人,也算是做了人情。但焦杨选择的是如实上报,这就让我有了不同的体会,选焦杨担任组织部长,应当是选对了人。”我提示她:“焦县长,你再仔细想想,并非没有合适人选。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焦杨又思考一番,还是没想到合适的人,便疑惑地说:“县长,您说的难道是我联系的乡镇干部?那些干部多数都年龄偏大,新起来的资历不够,经验不足。”
我目光坚定地问道:“你有没有考虑过政协副主席、县一中校长马立新?”
焦杨露出惊讶的神色,眼睛一下子睁得大大的,疑惑道:“马立新?他是一中校长,而且政协的工作基本没怎么参与,一直专注教育工作。让他来分管科教文卫,能行吗?”
我耐心解释道:“他能管好一个学校,把县一中办得有声有色,我相信他也能管好全县学校。让专业的人管教育,这是符合工作规律的。我初步考虑让马立新同志担任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县长,同时兼任县教育局局长。县一中校长的职位,必要时他可以再兼任一段时间,直到选出合适的接班人。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他在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又能让他逐步适应县里更全面的工作。”
焦杨提出疑问:“县长,让副县长兼任县一中校长和教育局局长,恐怕没有先例吧?在其他县里好像都没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
我看着焦杨,语重心长地说:“焦县长,不要总拿先例和惯例说事,现在是改革时期,就是要打破常规,找到适合东洪县的发展之路。没有先例和惯例没关系,关键是要实用、有效。我们的目的是把工作做好,把东洪县的教育等各项事业推动起来。当然,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你们再研究研究,多和进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