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衣着光鲜的虞家林,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挥手:“大家都是战友,别这么客气!”
我指着其中一个人,向虞家林介绍:“家林,这位是王荣军,一级战斗英雄!47军的,专打硬仗的,当时 47 军他们的阵地离敌军只有十几米远。”我转身看着,问道:“哎,还有一个李二柱,侦查大队的捕俘手,一级战斗英雄,怎么没来?”
王荣军回忆起往事,插话说道:“是啊,我们当时上了主峰,当时和敌人的猫耳洞,就隔着一块巨石,对面的人说话都听得清楚。”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
我感慨道:“英雄啊,我们当时的猫耳洞,离敌军至少还有三四百米,没在敌军直接火力覆盖之下。你们十几米,晚上一个不注意,就能被人给摸哨了。”
我继续说道:“家林啊,根据87年的义务兵安置条例,王荣军立一等功,可以安置工作,但他坚决不拿军功换工作,现在还在农村务农。”
虞家林面色凝重,带着敬意上前与王荣军握手:“荣军同志,你是战斗英雄,享受工作安置是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的待遇,你怎么不要工作呢?”
王荣军神情平静,说道:“我们县里当时分到一个团的三个兵,就我一个人回来了。我们一个班在猫耳洞里,最后只活了五个人。经历过生死,还计较什么工作?能捡条命回来就不错了。”
家林很有感触的道:“朝阳,还记得吧,当时,我们刚上去,都他妈的差点吓的尿裤子,胆都吓得破了,树上到处挂着残肢断臂,到处都是打他妈冷枪的。南边的敌人打得也很顽强,在猫耳洞里熬了两个月,才适应了,第三个月,才缓过劲来。”
我感同身受地说:“第一次上去没经验,我们的二排三班,上去就挨了一炮啊。就活下来三个。哎,我们虽然主要靠炮战,但心理压力也很大,随时可能遭遇炮击。”
会议室里,虽然摆放着座牌,但战友见面,大家都顾不上坐下,就这么站着闲聊起来。回忆起部队往事,氛围真诚而热烈,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
我突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问了没有,马屯乡的二柱怎么没来?他也是一级战斗英雄。”
李正君马上看向副局长,副局长连忙回答:“县长,李仁柱不在家,去外地收头发了,还得去平安县卖头发,现在,一个多月才回来一次。”
我在虞家林旁边解释道:“这个李二柱是我们东洪县的,他也比我们晚参战,去年才回来,侦查大队的,两个人从腹地带回来一个营级干部俘虏,一只胳膊被子弹打穿。他也主动放弃工作安置,和王荣军一样,每月领三十块钱补贴。”
虞家林若有所思,问道:“朝阳,咱们县里有多少群众从事收头发这个产业?”
我回答:“整个东洪县大概有 700 多户,而且每月都在增加,还带动了不少人。县里开始大力推动这项工作,以后参与的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