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玩·法》作者:陈之遥 > 第153章(第4页)

第153章(第4页)

这是早就预演过的流程,林博士要求使用大屏幕,在上面展示材料,同时简述其中的内容:“我这里有一篇马里兰大学和纽约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的论文,题目叫《扩散艺术还是数字伪造?》/pdf/2212.03860.pdf,研究了扩散模型当中的过度拟合和数据复制现象。结论指出,一款当下著名的 AI 绘图工具生成的内容与数据集作品的相似度超过 50%的可能性达到了 1.88%。也就是说,每一百幅 AI 生成的图片当中,就有将近两幅存在一半以上的复制的现象。而且,训练数据集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复制率,在使用具体艺术家姓名或者“某某某风格”作为提示词的情况下,这种复制拼接尤其明显,甚至可能达到赝品的程度。”

结论和数据再次引起旁听席上轻微的骚动,被告那边郭家阳和孙力行倒是不觉得意外,这篇论文在今年六月份温哥华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的推荐阅读清单里,相关行业的人应该都读过。他们只是侧首低语,显然已经在准备稍后的诘问。

言谨并未停顿,提出下一个问题,说:“那您是否同意方才刘教授的观点,对人工智能发起著作权诉讼,会造成反公共地悲剧,为它的发展设置人为障碍?”

林博士摇头,同样上了一波价值,说:“反公共地悲剧的另一面,是公共地悲剧。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哈定的著作中,描述的是 15、16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贵族占有公地放牧,造成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直至牧场成为不毛之地,农民和牧民失去维持生计的方式。史称‘羊吃人’事件,但其实牛羊也都饿死了,其中真正获利的只有圈地的贵族。这个例子与 AI 侵权的争议也有相似之处,倘若任其无序发展,艺术家就像圈地运动中的农民,牧民就像使用 AI 工具抢夺他们工作机会的人。但当艺术家停止创作,数据集中不再有人类的新作品加入,AI 绘图工具还能保持‘创造力’吗?牧民们还能拥有牛羊吗?”

林博士微笑,结束这个比方,继续说下去:“而且,刘博士的观点还存在另一个问题。他把所有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商当成一个整体来支持发声,但他们的利益真的是一致的吗?不同公司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使用的模型和训练过程也都是不同的,倘若其中一些公司采用违规的方式,也是对其他合规公司的一种不公平,影响了真正的技术发展。”

听到此处,郭家阳那边已经有些不耐,等言谨结束,他即刻提醒:“林博士引用论文的研究对象与全源公司的产品无关,其得出的结论也与本案的争议无关。我方提请合议庭注意,本案系争作品是否存在复制拼接,只能由其本身内容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来做出判断。”

法官点头,表示接受他的观点,示意他进行交叉提问。

郭律师也就势开始反诘,说:“林博士,您是否对全源公司的 AI 文生图文生视频工具进行过同类的研究?”

期待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因为毕竟林博士是个法学专家。

但听到的回答却是肯定的,林博士说:“有。”

郭家阳怔了怔,林博士已经开始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的研究,那是一个合作项目,主题是基于区块链的全媒体数字图像版权保护方法,由另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牵头,他作为数字法方面的顾问参与其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