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陈铭生的出现,就已经让故事不由自主地压抑了。
杨昭是我自己臆想的,她的心理,她的故事都是我编出来的,可陈铭生不是,陈铭生的沉重,有很多很多的原型。
我曾在文章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动摇过,相把故事改成美好的大团圆。原因就是我对陈铭生心软了。
说来也是奇怪,我能让我心爱的女主角毫不犹豫地结束生命坚定自我,却对一个虽然戴着“男主角”帽子但其实只是为了衬托女主角的陈铭生心软了。
追究原因,可能就是现实。
现实生活里很难有杨昭,但是却有很多陈铭生。
他们平日里很普通,只有当他们来到工作岗位上时,那一份不寻常的工作性质,让他们变得有些不平凡。
陈铭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到我这个作者想开点金手指都无从下手。
他不算帅,没有多少钱,有些土,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坚定,就像杨昭,虽然他们的坚定,来自不同方向。
陈铭生一辈子活得都很憋屈,甚至他的死也不是轰轰烈烈,他就是那么简简单单地离开了。
现实生活中,死了这样一个陈铭生,带来的平凡的破碎感,比起我写下的男女情爱更加让人心碎。
很多人说,我写的这个故事太压抑。
但是我一直觉得这并不算悲剧,真正的悲剧是让人绝望的,让人无法呼吸的,就像一个漆黑空荡的山洞,可这个故事不是。
它是条隧道,过程黑暗,但尽头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