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事情,肖大山他们当然不知道。
只是,大家都是邻里邻居的,发生在肖大山和刘老大一家的这些事情,都多少有听说一些,私底下难免没人议论。
左不过是说肖大山他们这些都是外来户,竟然还那么狂,也就是刘老大老实本分好欺负,要是搁在自家的话,爱咋咋地。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觉得这件事情是大牛有错在先,人家让他登门的致歉也是应当的,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这抢吃的也就算了,还动手打人,那真的是不能忍。
所以很多人私底下都和自家的孩子打过招呼以后,离大牛远一些,免得被抢了东西,还要挨打,虽然自家也不怕,都是阜城本地人,谁家没个七大姑八大姨的,但是也不想孩子受大牛的影响,以后变得蛮不讲理,动手打人。
倒是刘二搬出刘老大家的时候,一个个的都有些奇怪,议论纷纷的。
但是说过以后,那也就当耳朵边的一阵风而已,吹过也就吹过了,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阜城这么大的城市,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事。
倒是肖大山听了,刘二搬走了以后,这才舒坦了很多。
倒不是肖大山怕刘二,但是留这么个人品的人,住在自己家隔壁,肖大山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即便自己会注意能防着,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刘老二搬走正好,省了不少事。
如此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的冷,春娘她们怕哪天河水冻了,收拾好常用的东西,回了靠山村,独留肖大山一个人在阜城。
春娘她们刚回到靠山村,村里面的长辈,婶子们,一个接一个来探望。别的不说,一个个夸起孩子来,真的是妙语连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