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林被诬陷是真,他职务侵占的罪名也不完全是假。
“刘穗的父母是霍秀林案的证人。”
第97章 霍秀林案
一个巨型企业的起点或许只是一间破旧的仓库、一张狭小的办公桌、一个熟人介绍的业务渠道,一家称得上公司的企业成型之前,什么都能凑合,也没有确切的规章制度,尤其在大环境整体宽松的时候。
路边摊老板可以对自己售卖的商品随意定价,买卖全看心情,更谈不上什么税收。但摊子做大了,往正规公司发展了,老板就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即使公司是老板一手创立起来的,这也不是他想怎么营业就怎么营业的摊子了。
意成集团能发展成一个“集团”,基本的框架自然是已经搭了起来,规矩也是有的,但发展太过迅速时,往往生意已经在做了,手续还没补起来。
什么合同、申报、资金流转程序等等,业务在前头做,文件在后头追,发现一个窟窿补一个窟窿,只管赚钱就行了,其它的缺什么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补。
这样干了许多年,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合规,但操作上也没人特别在意,尤其霍秀林是意成集团几个老板里的老大,他打声招呼就抽调资金也是常事,但偏偏在天宫医疗收购案上出了事。
意成集团在此之前没有涉足医疗行业,集团主导的领域都是从头一点点做起来的,但以集团现在的实力,想发展新领域已经没有必要从底层做起,长浦有个现成的颇有名气的私人医疗企业天宫医疗,并购进意成便是。
当年是谁提出的这个并购案尚未得知,只知道天宫医疗当时的老总并不同意售卖公司,但以当时意成集团的实力,即使不同意也有的是办法让他同意。
意成集团雷厉风行,在资金、技术、业务等各方面围堵,很快将天宫医疗逼至绝境要么宣布破产,要么同意被收购。
天宫老总如果执意对抗意成集团,破罐子破摔就此宣布破产也不是不行,但这个选择意味着天宫旗下员工全部失业。
林家能把天宫医疗从一个小小的私人门诊做到现在这个规模,企业文化中最看重的一点是“以人为本”,事已至此,能最大程度保全员工和天宫医疗现有成果的方法只有同意被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