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开局签到刑警队 >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第2页)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第2页)

“以刻板和僵直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拳术技击来说,就是以简单的拳术动作去搏斗。

在解释了这段“运动心理学的解释”之后,我已无须再唠叨,大家即可明了:

为什么那些姿势优美的拳法(包括规整的拳架和发力),一到拳脚相搏就使不出来。

而能够使出来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动作。一切都是应激刺激惹的祸。

需要强调的是,拳术动作的简单,不仅指姿势上的简单,因为有很多拳术动作,譬如撑锤、崩拳、掼耳、炮拳、钻拳、通天炮等等,看动作姿势,都堪称朴实无华。

但是它们在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节奏……等因素上,却不够简单,不适应技击那么强烈的应激刺激。

就是说,一个能应对技击的拳术动作,它是不是足够简单,是否符合实战要求,要综合“动作姿势、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个要素(见运动训练学)。

而不仅仅是看姿势,一个合理有效的简单拳法,来自于这七个要素的相互配合。

二、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不是真正的传统拳法

我们拿上述的应激理论来谈一下辨别真假传统拳法的问题。

几年以前我曾在《搏击》上说:拳术动作是否合理有效,投入拳脚对抗即可得到检验。

从应激理论来说,合理有效的拳法动作,是指能适应技击这种强烈应激刺激的动作,不能适应技击刺激的动作,难以说是合理有效的。

把应激理论用到辨别真假传统拳法上,就是:凡真正的传统拳法,必是合理有效的,是能够适应技击这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的;

凡是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的拳法,必然是有失合理不够有效,难以称为真正的传统拳法

——我们不是一直坚信传统拳法是非常厉害的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