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屋

百书屋 > 狙击1925 > 第377章 滨城,先生说的算!(第3页)

第377章 滨城,先生说的算!(第3页)

此时的滨城仍处于多国势力盘踞的状态,俄、日、法、美等国在此设有领事馆或租界。

道里区因俄式建筑密集,被称为 “埠头区”,马迭尔宾馆、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在城市天际线中格外醒目。

街道上俄式面包房、咖啡馆与中式茶馆、当铺相邻,俄语、日语、汉语甚至犹太语在市集间交织。

中东铁路的通车让滨城成为东北亚的交通枢纽,货运列车日夜穿梭,松花江码头商船云集,大豆、木材等物资经此转运至海外,这里必然是日俄争夺东北资源的 “前沿阵地”。

中东铁路事件之后,苏联不仅恢复了铁路管理局的主导地位,还强化了在滨城的附属权益。

重新掌控铁路沿线的电报、电话系统,扩大对滨城至满洲里、绥芬河支线的运营权;

增强在 “铁路附属地”的行政影响力,恢复俄裔职员在铁路系统中的核心岗位,俄式管理模式全面回归;

苏俄驻滨城总领事馆权限扩大,对俄裔居民的管辖力度加强,形成 “国中之国” 式的特殊区域。

日本借势扩张。

中东铁路事件暴露了中国东北地方当局的军事短板,也让日本看到苏俄在东北的强势存在。

趁机以 “保护侨民”“稳定东北秩序” 为借口,加速向滨城渗透。

增加驻滨城领事馆的警力与特务机构,扩大对道外区等华人聚居区的监视;

通过投资矿业、商贸,逐步蚕食滨城的经济空间,与苏俄在铁路运输、松花江航运等领域展开竞争;

积极利用中苏矛盾拉拢部分地方势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